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潮汕地区习惯叫做“过年”,这一天,家里客厅的大桌上都会用红盘盛满大吉,另外还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等。
茶几1
       晚辈给长辈请安祝福,长辈给小孩压岁钱,俗称“压腰”;已经工作的晚辈给家中长辈送压岁钱,以示敬老,家家户户都呈现出尊老爱幼、迎祥接福的欢乐景象。
       潮汕人的祖先来自中原地区,虽然迁徙到粤东已有千年,但依旧坚持着老祖宗传下来的过年习俗,包括很多地方渐已消失的传统活动。

穿新衣服
       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会穿上新衣服,包括内衣、袜子、鞋都是全新的。
       穿新衣服其实就是中国过年的一个民族习惯,有着辞旧迎新的意思。也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想要驱邪避灾、迎新纳福的美好愿望。
       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中,新衣服不只是为了好看、美观,更是为了驱邪,因为在新的一年里,大年初一的这一天里,可能会有许多的妖魔鬼怪来侵扰人们的生活,身上穿的新衣服则具有辟邪的作用,所以说,为了新的一年里不沾染上这些邪气一定要让家里的老人小孩们都换上新衣服。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白色和黑色常与哀悼活动相联系,而过分素净的衣物也可能被解读为不祥之兆。若确实偏好单一色调的衣物,通常会适当搭配一些胸针、丝巾等配饰,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大家更倾向于选择色彩鲜艳、充满喜气的颜色,如红色、黄色等,以此来祈祷新的一年平安顺利,万事如意。
       在古代,新年穿新衣也是对祖先表示敬意与追思的重要方式。人们会在新年之际穿上最华美的服饰,以此表达对先祖的怀念与感恩之情。这一传统习俗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传承发扬的精神。
       在古代时期,新衣往往是家庭成员亲手缝纫而成,这不仅承载着家庭的温馨情感和深厚亲情,而且富有深意。时至今日,尽管新衣的设计、样式与材质不断推陈出新,但穿新衣所蕴含的寓意——象征全新的开始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却始终未曾改变,已然成为人们迎接新年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之一。

饮食习俗
       潮汕人讲究正月初一“食斋”(吃素),至少也要在早餐“食斋”。
早餐
       正月初一吃素还有“素静一年”之意。潮汕人正月初一是吃斋和忌杀生。在正月初一早上吃素的,也是对祖先们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
       正月大年初一吃素是源自佛家的斋戒习俗,因尊崇佛教众生初一十五吃斋的风俗,后来演化成潮汕人正月初一吃斋的习俗,初二开年才吃荤,表达了潮汕人敬佛之意和企盼来年日子富足不用吃素的愿望。

拜年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
       以前,晚辈要跪下来给长辈磕头,头磕得越响越好。现在,晚辈不用给长辈磕头了,改为作揖,程序上减少了许多。当晚辈拜年后,长辈会祝福和鼓励晚辈,说些“学习进步、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意兴旺、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语,对于没有结婚的晚辈,长辈还会发红包,寓意着祝福晚辈平安吉祥、健康成长。
       吃完早饭后,人们就从家里出发,去给各自的亲戚朋友拜年。如果有很多亲戚朋友,最亲近的亲戚朋友,往往排在第一顺序,被安排在正月初一的上午,或者下午去拜年;稍微疏远的亲戚朋友,往往排在第二顺序、第三顺序,甚至第四顺序,依次排下去。排在后面的亲戚朋友,有可能要排到初三、初四才能去拜年。
       于是,“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的说法就应运而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拜年越早,越能见到拜年者的诚意。基于这点原因,许多潮汕地方的人们,在起床后顾不上吃早饭,就去给住在附近的亲戚朋友拜年,拜完年后才回家吃早饭。
       对于潮汕人来说,春节期间拜年,无论带多少礼物,其中一定会有潮州柑。但是,带潮州柑去拜年,也有一定的讲究,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不能是奇数,只能是偶数。这是取“好事成双”的意思。到了亲戚朋友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说祝福的话。主人家也没有闲着,热情地招呼你坐下,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主宾相对而坐,喝茶聊天。在主人家的茶几上,往往也会摆着一盘潮州柑。
       拜年结束时,你要告辞而别。主人会将家里的潮州柑送给客人,相当于主宾互换潮州柑,彼此之间都“大吉大利”。

祭拜
       在潮汕地区还有“开正”的习俗,即正月初一早上要祭神拜祖,然后燃放鞭炮,以示新年开始。
       正月初一是祭祖的重要日子。一大早,人们会准备好各种祭品,点燃香烛,向祖先神明祈求保佑家庭平安、事业顺利。


潮汕人大年初一的禁忌
       1. 正月初一早上忌吃稀饭、忌吃荤食与忌吃药,古时候穷人才会吃不起饭而吃稀饭,若大年初一吃稀饭会导致一整年的贫穷。
       2. 正月初一忌打破碗、镜子等玻璃、陶瓷器物品,以防破财破运,若真不小心打破了,可以用红纸包起来,先放置在神桌上,默念“岁岁平安”吉祥话语,等待破五日再丢弃。
       3. 不能打骂孩子,传统认为孩子初一若挨了骂,就要挨一整年的骂。尤其要求初一这天要说好话,不能说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区万一小孩说溜了嘴,大人会马上跟着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
       4. 正月初一早上忌洗澡、洗头、洗衣物,那样意味着将财富与财运洗掉。
       5. 正月初一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6. 正月初一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会让对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
       7. 正月初一忌睡午觉,依古训“禁昼寝”劝人不要懒散,若于大年初一睡午觉会影响事业运。
       8. 正月初一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须等到对方起床后再拜年,否则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上。
       9. 正月初一,禁忌动刀子和剪子,俗话说“初一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
       10. 正月初一不要动针钱,说是“初一动了针钱,挑了龙筋长针眼(生下的小孩,眼睛如同针眼一样小)”。
       11. 正月初一不挑水。



下面是关于正月初一的传说
正月初一是鸡日
       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中国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物,开年第一天民间以红纸剪鸡作窗花,而且把这天定为“鸡日”。
       正月初一鸡日:五德之禽啼 福气满门来中国古代对新年开始的几天有一种说法,从正月初一开始,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在传说中,女娲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种生物,初一造了鸡,初二造了狗,一直到初七造了人,故一年里最开始的几天,分别称为鸡日、狗日、羊日、猪日、牛日、马日和人日。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正月初一天气好,家里的鸡就会养得特别好,如果初二天气好,狗就会养得好。依此类推,如果初七天气好,全家人就会平安幸福美好。

鸡日的相关传说
       这种风俗是根据古代神话演变而来的。据说,东海中有一座大山,名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株巨大无比的桃树,树根向周围伸展,足足有三千里方圆,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元旦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古人元旦刻桃木为神像,立在大门前,还要插几根公鸡毛象征天鸡,后来桃符演变成春联后,插鸡毛的风俗就变成剪鸡贴在窗上作装饰的风俗了。农村里剪窗花最常见的也是公鸡。在《荆楚岁时记》上,对元旦剪鸡的风俗即有所记载,看来这个风俗在南北朝时就开始了,至今至少流传了1500年以上。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正月读第四声,“正(zhēng)月”即农历一月,以农历十月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说畜日
       古代,每年正月初七日以前是为“说畜日”,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六畜排完了,才轮到初七是“人日”。
       为什么这么个排法呢?古代典籍里找不到出处。但旧时中国民间《农家杂事》一书,说此种排法有三:一说是按人类驯服六畜的次序排,鸡最先驯养成家畜,狗次之,其它依次类推。二说是按六畜的大小排列,鸡、狗体积较小,排在前面,牛、马体积较大,排在后面。三说是按六畜和人的远近排列,俗说,没有鸡狗不成家。老人们认为鸡、狗可以捡食家中撒掉的粮食,为主人消灾免罪,所以鸡、狗都养在屋里,接近于人,猪、羊次之,牛、马则另有栏和厩,离居室最远,所以排在最后。看来,后一说似乎有些道理,古代神仙故事里说,汉朝的淮南王刘安成了神仙(其实他是因谋反被迫自杀的),飞升到天上去了,连家里的鸡狗都一起带到了云中,俗语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从没说过猪羊牛马跟着主人升天的故事。

牲畜为何排前
       为什么牲畜反而排在前面,人倒排在六畜之后呢?这问题古书上也没提到过。中国创世神话老早就湮没了。像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捏泥团造人这类创世神话都是直到后来才出现的,而且说的也很简单。但是能创造工具,有思想的高等动物的人类要比低一等的动物出现得晚,是合乎生物进化论的原理的。设若世界上要是没有植物和动物,那么人类怎能生活呢?所以这些动植物必须产生在人出世之前,这大概是人日排在六畜日之后的缘故。六畜日虽算不上是节日,但旧时农家重视六畜,正月初,头几天按六日向猪圈、羊栏、牛棚贴红纸条、点香的风俗还是到处风行的。还有的以天气的阴晴来占卜牲畜的兴衰,认为鸡日天气晴和,是年鸡旺,阴晦则鸡有灾病;狗日天气晴和,是年狗旺,阴则狗有灾病。余者类推。当然,这种卜算,未必科学,仅是当年农民的一种说法而已。


潮汕习俗,正月初一为什么不挑水?
       井神是保护人们用井水平安的吉祥神。中国古代讲究五祀,这五祀的对象是门神、户神、井神、灶神和土神。井神是五祀之一,可见井神地位之重要。是呀,喝水能不重要吗?人离开了水是寸步难行的。在古代,因为井水是水的来源的重要途径,所以就显得更加重要。那时,在城乡到处是水井。有了水井,人们生活才有了基本保证。因此,人民祭祀井神就顺理成章了。
       那时,人们是怎样祭祀井神的呢?在农村,大凡每年除夕时便须封井。春节后第一次启封挑水时,要烧纸祭井。一封一启,标示新的一年开始了。初一为什么不挑水呢?据说,大年三十,井神要到东海,向龙王汇报工作。初二回来后,要恭候玉皇大帝来视察工作。人们理解此时的井神很忙,因此,初一不挑水。初二一大早赶忙到井边挑水,名曰“抢财”。
井神

       遇到节日,人们要到井边摆上甜食供品,恭敬祭祀,祈求井神提供清纯甜美的井水,水流源源不断。遇到大旱天气,人们要特意到古老的大井里挑水,浇灌柳枝,祈求井神助一臂之力,普降大雨,周济众生。其他的,娶妻生子、添人进口,都要以不同的方式祭祀井神,怠慢不得。
       井神并不讲究,一般没有庙宇。有的地方,在井边造一个简陋的神盒,供奉井神。还有的地方,在井边并排摆着两尊石像,一男,称水井公;一女,称水井妈。但都不庄严隆重,有那个意思罢了。中国老百姓在供奉神明方面也是讲究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