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做红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一切喜庆事宜,但最核心、最隆重的通常指的是婚嫁,即“娶新娘”(娶媳妇)。
       除此之外,也会将一些其他喜事纳入“红事”范畴,例如:
       出花园:潮汕地区独有的成人礼,为15岁(虚岁)的孩子举办,寓意孩子从此走出“花园”,长大成人。
       做寿:为长辈庆祝生日,通常从50岁、60岁等大寿开始隆重操办。
       入宅:搬入新家的喜庆仪式。
       添丁:生下男孩的喜讯(传统上尤为重视)。

       下面,我将以最典型、讲究最多的潮汕传统婚嫁为例,详细为您解读其特点、流程和讲究。
核心特点
       宗族观念强:婚礼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大事。仪式中处处体现对祖先的敬重和对家族血脉延续的期望。
       恪守古礼:潮汕地区相对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古代婚嫁的“六礼”仪轨,流程繁琐而严谨,充满了仪式感。
       寓意吉祥:几乎所有环节都围绕着“祈福纳吉”展开,从物品、食物到言语、动作,都蕴含着对新人美满婚姻、早生贵子、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
       热闹隆重:讲究排场,宴请宾客众多,气氛热烈,尤其是“闹洞房”环节,花样百出,将喜庆氛围推向高潮。
       潮汕文化符号突出:婚礼中大量使用功夫茶、甜食、粿品、海鲜等具有潮汕特色的物品和食物。

主要流程与讲究
       传统的潮汕婚礼流程非常复杂,现代虽有简化,但核心环节大多得以保留。整个过程可以看作是古代“六礼”的现代演变。

第一阶段:婚前礼(提亲与定亲)
合婚(提亲)
       流程:男方家请媒人(或德高望重的长辈)到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家同意,双方会交换对方的生辰八字(请庚),并请算命先生或择日师“合八字”。
       讲究:八字若相合,婚事基本可定;若不合,则婚事可能作罢。这体现了对婚姻“天命”的敬畏。

定亲(送定)
       流程:八字相合后,男方家备下聘礼,择吉日送到女方家。女方家收下大部分聘礼,并回赠一部分,称为“回礼”。

聘礼讲究:
必备物品:
       糖饼:象征甜蜜。
       金银首饰:如手镯、项链,给新娘的定礼。
       聘金:必须是双数,尾数通常带“8”(发)或“9”(久)。
       四式礼/六式礼:通常包括茶叶、龙眼干、莲子、百合、槟榔(现多用橄榄代替)等,寓意美好。
       回礼讲究:女方会将男方送来的礼饼分赠亲友,告知喜讯;同时回赠一些礼物,如新郎的衣物、文具(象征才学)等。

择日
       流程:男方请择日师根据新人的生辰八字,选定举行婚礼所有仪式的吉日良辰,并写成“日帖”送至女方家。
       讲究:日子必须精确到“进门”、“拜堂”等具体时辰,丝毫不能有差错。

第二阶段:正婚礼(婚礼当日)
       这是最核心、最热闹的一天。

洗花水
       流程:新娘在出嫁前,要用浸泡着仙草、石榴花等吉祥植物的清水沐浴。
       寓意:洗去晦气,带来吉祥和多子多福的祝福。

吃“姐妹桌”
       流程:新娘在出门前,与家人和闺蜜姐妹一起吃一顿饭。
       寓意:象征告别娘家,席间姐妹会送上祝福,新娘也难免会落泪,称为“哭嫁”(虽哭但实为吉礼,象征不舍与有福气)。

迎亲
       流程:新郎带领迎亲队伍到女方家接新娘。现代多为车队。

讲究:
       沿途要放鞭炮驱邪。
       新娘出门时,不能回头,寓意一心向前,婚姻美满。
       由一位“好命佬”或“好命婆”(父母健在、儿女双全、婚姻美满的长辈)打红伞护送新娘,意为“开枝散叶”和遮风挡雨。
       新娘的嫁妆中必有马桶(现多用红色水桶代替),称为“子孙桶”,里面放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寓意“早生贵子”。

进男家门
       流程:到达男方家后,新娘要在吉时跨过门槛下的火盆。
       讲究:跨火盆寓意驱除邪气,日子红红火火。进门时,公婆要回避,避免“撞面”造成日后不和。

拜堂与敬茶
       流程:新人先拜天地祖先,再拜高堂(父母),最后夫妻对拜。之后,新娘要向男方所有长辈敬“甜茶”。

讲究:
       敬茶:这是确立新娘在家族中身份的关键仪式。长辈喝完茶后,会给新娘红包或金银首饰作为“见面礼”,并说祝福语。
       茶具:必须是龙凤烛、红喜字的盖碗杯。

婚宴(吃喜酒)
       流程: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

       讲究:

       席位:主桌(“东一桌”)最为尊贵,坐新人和双方至亲。
       菜式:极具潮汕特色,必有头尾甜(头道和最后一道是甜汤),寓意有头有尾,生活甜蜜。菜品丰富,通常有龙虾、鲍鱼、蒸鱼、卤鹅等高档海鲜和传统菜肴。
       敬酒:新人逐桌向宾客敬酒,宾客会送上祝福和红包。

闹洞房
       流程:婚宴结束后,亲朋好友会到新人的新房嬉戏玩闹。
       讲究:俗话说“新婚三日无大小”,大家会出各种游戏“刁难”新人,气氛越热闹越好,寓意“越闹越旺”,驱走冷清,带来人气和喜气。

第三阶段:婚后礼
洗手脚
       流程:婚后第二天或第三天早上,新娘要打水给家公家婆洗手洗脸。
       寓意:象征着新娘从此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孝敬公婆。

回门(返厝)
       流程:新婚夫妇首次回娘家。通常有“头返厝”(当天来回)和“二返厝”(可小住)之分。
       讲究:新郎要带上礼物,女方家会设宴款待。新人必须在日落前返回夫家,以免把娘家的“福气”带走。

总结
       潮汕“做红事”是一套深厚文化底蕴的仪式体系。它不仅仅是一场热闹的聚会,更是通过一系列庄重而富有寓意的仪式,完成了对新人身份的确认、对家族关系的巩固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集体祈福。尽管在现代社会,许多流程已大为简化,但其核心的文化内核——对传统的尊重、对家庭的重视、对吉祥的追求——依然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潮汕人的心中。

文章还在整理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