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潮汕风俗只有到了五十岁的人才可以做生日,叫做大寿,而且生日宴席上,必有一盘面条,叫长寿面。当客人们和生日的人一起吃面条时,会一边夹起面条一边欣赏地叫道:“长啊!真长啊!”说过之后,才将面条送进嘴里吃。以此祝愿老人长寿。
据说,吃长寿面的习俗来源于汉武帝。汉武帝到了晚年非常迷信巫术、算命、吃“长生不老”药。有一天,他心血来潮,突然召见文武大臣,对他们说:“《相书》上写着:鼻下人中长一寸,可活一百岁。这话你们觉得对吗?”大臣东方朔后大声笑了起来。司礼官见了,立即奏禀皇上,说东方朔发笑,不敬重皇上。东方朔听了,就摘下帽子表示谢罪说:“请皇上明鉴,臣东方朔实在不敢笑皇上。我只是笑彭祖脸长。”汉武帝听后大惑不解:这个足智多谋、学识渊博的东方朔,怎么把我和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彭祖联系在一起了呢?正要问时,却听东方朔接着说道:“传说中的仙人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真如陛下所言,那么,他的人中就有八寸,那彭祖的脸该有多长,起码也有一丈余长吧。”汉武帝听了大笑不止,为东方朔诙谐的话叫好。
在汉语中,“脸”和“面”很多时候是通用的。脸(面)长人中长,人中长寿就长。虽然这是荒唐的说法,但后来人们为了表达一种良好的愿望,就用长长的面来喻指人的寿命长。所以,人们每逢过生日便要吃长长的面条。
潮俗吃长寿面时还要配上鸡蛋,鸡蛋能孵出小鸡,是生命的象征,与长长的面条配合起来,蕴涵着人们对长寿的期盼和祝愿。简单的就把面煮成甜品,然后打上两个鸡蛋,如果是做桌请人,就每桌炒上一大盘长寿面。

△ 生日与祝寿诞的区别
贺生日与祝寿诞是截然不同的传统,前者体现长辈对幼少的关爱,后者则为后辈对长辈的敬意。在潮汕地区的传统中,生日和祝寿诞的不同表现了这种敬老爱幼的民俗心理。
年轻人的寿庆习俗
△ 中青年不祝寿的原因
在潮汕地区,有一种独特的习俗,那就是中青年人并不进行生日庆典,更不会说“祝寿”,而只是简单地称为“过生日”。在潮汕,中青年人不举行寿庆,因其被视为不吉利,可能影响寿命,因此只有在达到一定年龄后,才有资格举行寿礼。
△ 小孩生日习俗
从出生满月到结婚之前,孩子的生日当天,母亲只会让他们吃两个染红壳的鸡蛋,以此作为纪念。 小孩的生日庆祝方式简单且传统,以鸡蛋等食物为纪念。然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许多家庭在为孩子过生日时,除了购买衣物和玩具外,还会准备蛋糕,并邀请亲友共同庆祝。
△ 成年生日习俗
对于结婚后的成年人来说, 生日仍然是简单的小聚,通常只是吃一顿包含鸡蛋、粉丝、猪肉等几样家常菜色的饭菜,并不会进行盛大的宴请。生活条件的改善使这些庆祝方式更为普遍,简单的餐食中包含寓意吉祥的家常菜。
高龄长辈寿庆
△ 高龄寿庆的传统
在潮汕地区,对于高龄长辈的寿庆,历来都有着隆重的传统。当长辈们年满五十虚岁时,便会举行盛大的寿庆活动, 高龄长辈寿庆在潮汕是大事,庆祝“初寿”、“上寿”以及逢十之年的寿庆。此后,每隔十年,也就是五十岁以上的逢十之年,都会再次举行大寿庆,俗称“做大生日”。
△ 寿庆必备食物
在旧时的习俗中,长辈做大生日时,家人们会精心准备宴席,并发出请帖邀请亲友共同庆贺。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人们忌讳在五十岁时做寿,因为五十岁被视为人生的一半,寓意不吉。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在六十虚岁或六十一虚岁时,也就是六十周岁时举行大寿庆。此后,每逢十或逢一的大寿庆,都会办得更加隆重。 寿庆必备象征长寿的传统食物,如鸡蛋、面条,还有必不可少的韭菜,寓意福寿长久。在寿庆当天,家中会准备象征长寿的鸡蛋和面条,以及丰盛的酒菜,亲友们也会携带喜酒或寿仪前来祝贺,礼品中必不可少的是面线,也被称为长寿面,寓意着健康长寿。
文章还在整理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