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传统民居中,有一种独特的建筑装饰叫做“厝角头”,也被称为五行山墙。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趣,对吧?其实,厝角头就是房子屋顶左右两侧高高耸起的墙角,不仅是潮汕建筑的标志性元素,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厝角头的位置非常关键,因为它位于房子的最高点,既要符合风水要求,又要满足五行学说。所以,设计时必须非常谨慎。厝角头的形状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形状可以分为金、木、水、火和土五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金式厝角头
圆而足阔,没有尖锐棱角,给人一种稳重而大气的感觉。

木式厝角头
较高且身直,有棱角,显得非常挺拔和有力。

水式厝角头
两角呈小波浪形,或者由三个金式大圆厝角连成平缓舒展的大波浪形,宛如流水般灵动。

火式厝角头
细长的尖峰或三角形,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

土式厝角头
最为矮胖,顶部较方平,有棱角,显得非常稳重而实在。

每种类型的厝角头都体现了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和土五种元素,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从美学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厝角头都是潮汕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潮汕地区的古建筑中,气势磅礴、高耸挺拔的“厝角头”是潮汕人认同归属感的象征之一。这种建筑风格是中原汉晋遗风与古越族文化的完美结合。古越人早在屋顶上安装屋角的习俗,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雄性力量的体现。
在潮汕地区,离海越近的房屋,“厝角头”就越大,而内陆山区则相对较小。古代潮汕人对“厝角头”的重视程度极高,甚至将其视为“身家性命”的一部分。相邻两家的墙头通常会采用火式设计,以示和平共处。
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不仅展现了潮汕地区的文化特色,也体现了古人对和谐共处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