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8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60°,于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小满之名,有两层含义。第一,与气候降水有关。小满节气期间南方的暴雨开始增多,降水频繁;民谚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小满中的“满”,指雨水之盈。第二,与农业小麦有关。在北方地区小满节气期间降雨较少甚至无雨,这个“满”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的饱满程度。
小满节气期间,中国南方地区一般会降雨多、雨量大;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进的冷空气交汇,这时华南地区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了,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在北方,小满节气期间降雨很少或无雨,这期间气温上升很快,与南方的温差进一步缩小。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小满节气民俗根据农耕社会特点形成,节气民俗主要有“小满祭车神”、“小满动三车(水车、油车和丝车)”、“小满抢水”、“小满祈蚕节”、“小满食野菜”等。
历史渊源
在南方地区,小满中的“满”,指雨水之盈。“满”,从水,本义是“盈溢”。如《说文解字》曰:“满,盈溢也。”小满节气,南海夏季风爆发,中国南方地区雨水渐盛,江河至此小得盈满。这时正值蓄水种植水稻期间,此时节如果雨水偏少,即农谚中所谓“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就是说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南方地区的农谚中小满是指气候三大要素(光照、降水、气温)中的降水。
小满节气后,受南海夏季风影响,中国南方地区强降水将会显著增多,江河至此小得盈满,所以称为“小满”。
在中国北方地区,“小满”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饱满程度。在小满节气,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降雨量很小甚至无雨。中国北方地区农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时至小满节气中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儒家之道,忌讳“太满”、“大满”,有“满招损、谦受益”“物极必反”之说。满招损、谦受益。小满者,满而不损也,满而不盈也,满而不溢也。小满时节,北方地区小麦籽粒刚饱满但还没有完全饱满,完全饱满就太满了,这时候小麦籽粒的饱满程度刚刚好,小麦满而不盈、满而不溢,因此称为“小满”。
气象变化
综述“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能准确反映自然节律变化,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小满节气的气候特点是降水频繁,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从气候(候平均气温)特征来看,小满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相继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中国是全球夏季风最活跃区域,受东亚夏季风显著影响,夏季风不仅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气候分布格局,而且还控制着中国雨带位置变化和旱涝状况。小满节气后,南海夏季风爆发,这意味着,源源不断的水汽将涌入中国,中国南方地区对流性强降水将显著增多。中国一些地区正处于前汛期盛期,之后将全面进入主汛期。中国南北地域跨度大,各地气候不同。就降水量而言,在小满时节,南方地区雨量充沛,北方地区降水稀少。其中,长江以南地区降水量普遍大于100毫米,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降水量大于180毫米;北方的华北和东北地区降水量在20至40毫米之间,西北地区降水量则不足20毫米。
南北差异小满,江河渐满南方地区:小满节气期间,中国南方地区一般会降雨多、雨量大。来自南方海洋的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一带交汇,这时华南地区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正如民谚云“小满,江河渐满”。小满后华南地区进入“龙舟水”降雨集中期。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了,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小满节气往往江河湖渐满。
北方地区:小满节气,中国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雨季),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小满的降雨量很小或无雨,并不如温度的上升更令人印象深刻。小满节气,往往是北方地区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时期。加热北方的干空气比加热南方的湿空气要容易得多,所以小满时,北方一些地方的气温很容易异军突起,上升得很快,与南方的温差进一步缩小。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在北方小满名称含义是,因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饱满,约相当乳熟后期。
物候现象
由于中国南北方气候和物候的差异,小麦饱满、成熟及收割时间也会有所差异。一般而言,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的小麦在立夏、小满时节已开始饱满成熟收割。中国北方一些地区的小麦在芒种时节才开始成熟收割,小满时节北方地区的小麦作物进入灌浆期,籽粒渐渐饱满。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个候,其中小满三候为:“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后,苦菜已经枝叶繁茂;之后,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在小满的最后一个时段,麦子开始成熟。第三候原写的是小暑至,后来一些著作改为麦秋至。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夏季正是冬小麦成熟的季节,而秋天是谷物成熟的季节,因此古人引申称初夏为麦秋(麦子成熟的季节)。
农事活动
水稻插秧小满——稻田水满插秧时(3张)中国南方地区农田多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在一些稻作区,“小满”是插秧的时日,“插小满秧”是小满节气农事活动之一。中国北方地区,农田多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些农谚,比如“小满不下,
在中国南方的稻作区,“小满”意味着插秧的时日到来了。“小满”是雨水丰盈时节,正值水稻插秧的大好时机,水稻进入插秧季。
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正如民谚云“小满,江河渐满”。江河渐满方有充足的水引水灌溉农田。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人们便忙着踏水车、引水灌溉田地。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
小麦收获由于中国南北地域跨度大,各地的气候、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品种及生长状况有明显的不同。冬小麦饱满、成熟及收割时间也会有所差异。从收获时间看,中国西南麦区由于具备积温足、光照好的优势,每年公历5月上旬开始陆续小麦收获;长江中下游麦区5月下旬开始小麦收获,持续到6月上旬结束;华北和黄淮海麦区以及西北麦区“六一”前后开始大面积小麦收获,6月下旬基本结束作业。
古人将初夏(小满时节)称为麦秋(麦子成熟的季节),如元代文人吴澄在其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小满)三候麦秋至”。小麦在夏季成熟收获,而其它农作物收获的季节一般是秋季,因此,对于小麦来说,小满的收获季就相当于它的秋季,故为“麦秋至”。小满时节,中国西南地区小麦已成熟收获,长江中下游陆续开镰。这时节,小麦在中国正自南向北次第成熟丰收。
潮汕地区的小满节气
在潮汕地区,小满(公历5月20-22日)是“小得盈满,万物初成”的时节,民间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农谚,既描绘了雨水丰沛的自然景象,也暗含“满而不溢”的生活智慧。以下从田间劳作到舌尖风味,细说潮汕人如何在小满节气里编织夏日的序章。
一、农事活动:水田与海洋的协奏
“稻田保水战”
练江平原“踩水车”:潮阳农户用脚踏龙骨水车引水灌田,孩童边踩边唱:“一脚水花溅,二脚秧苗笑,三脚谷满仓”。
揭西“开田缺”:在稻田挖排水沟防涝,沟边插香茅草驱虫,老人用竹筒测水位,称“竹筒量天水”。
“茶园护青”
凤凰山剪茶枝:茶农修剪单丛茶过密枝叶,剪下的老叶晒干做“苦刺茶”,消暑解渴。
揭西炒茶“晒青”:将茶叶摊铺在竹匾上晾晒,正午翻面三次,称“三晒定茶魂”。
“渔汛起网”
南澳岛“试小满汛”:渔民驾小船撒第一网,若捞到黄鱼则鸣锣报喜,称“黄鱼开汛”。
饶平柘林港修“浮塭”:用竹竿围海造人工渔场,投放牡蛎苗,渔谚说“小满下蚝种,冬至肥如粽”。
二、当季美食:山海馈赠的鲜味盛宴
1. 主食与粿品
苦刺粿:采野生苦刺心嫩叶捣汁和面,包花生芝麻馅,蒸熟后墨绿如玉,清热解毒。
麦熟卷(薄饼):用新麦粉烙薄饼,卷豆芽、叉烧、糖葱,潮汕民谣唱:“麦熟卷,卷夏至,吃了唔畏日头刺”。
2. 海鲜江鲜
薄壳:汕头澄海盐鸿镇“薄壳季”开启,用金不换(九层塔)猛火快炒,配粥可连吃三碗。
乌耳鳗:韩江出产的野生鳗鱼切段红烧,鱼皮胶质黏唇,称“江底软黄金”。
青蟹母:潮州饶平汫洲港的带膏母蟹,清蒸后蘸姜醋,蟹黄如流沙咸蛋黄。
3. 山珍时蔬
红脚芥蓝:潮州磷溪镇特产,茎紫叶绿,猪油渣爆炒,脆嫩无渣。
麻叶:采黄麻嫩叶焯水后豆酱炒,微苦回甘,配白粥堪称“夏日灵魂”。
杨梅蘸酱油:饶平浮滨镇乌酥杨梅,蘸酱油激发酸甜咸鲜,潮汕人笑称“吃出海水味”。
三、饮食习惯:祛湿与尝鲜的智慧
“苦夏四宝”
苦瓜酿肉:苦瓜切段塞肉末,砂锅慢煨,苦中带鲜。
莲藕绿豆汤:高压锅压至藕粉豆烂,加冰糖冰镇,清心降火。
酸梅蒸午鱼:用咸水梅铺在午笋鱼上清蒸,酸香开胃。
草粿冻:仙草熬制黑色果冻,撒红糖粉,街边阿伯敲碗叫卖:“草粿哎~清热解毒!”
“小满三饮”
老香黄水:十年陈佛手瓜蜜饯泡水,化痰润喉。
凤凰单丛冷萃茶:雨前茶冷泡八小时,兰花香透心凉。
薏米马蹄爽:薏仁炖烂加马蹄粒,冷藏后吸溜一口暑气全消。
四、养生之道:未病先防的秘诀
“晒背祛寒”
清晨露水干后,老人赤膊晒背一刻钟,称“小满晒背,寒冬不咳”。
“草药沐足”
用艾叶+香茅+柚子叶煮水泡脚,边泡边念:“一泡祛湿气,二泡通经络,三泡安夏梦”。
“睡子午觉”
正午小憩半小时,枕内填晒干的茉莉花+薄荷叶,助眠又驱蚊。
五、传统风俗与民间活动
“祭车神”
潮阳棉城农户在水车旁摆五果(荔枝、杨梅、枇杷、李子、黄皮),车轴系红绸,祭毕孩童踩水车比赛,水花溅得越高寓意雨水越丰。
“抢青”
揭阳乔林镇少女提竹篮采田边“小满菜”(马齿苋、车前草),最先采满者获封“青姑”,可优先挑选端午赛龙舟的彩旗布料。
“送瘟船”
南澳岛渔民用芭蕉叶折小船,放入指甲、头发和五谷,深夜放流出海,高喊“瘟神随船去,福气顺潮来”。
六、传说与农谚
“白龙探母”
传说小满日白龙会潜入韩江探望母亲,故忌在此日捕杀白色鱼类,否则会招致暴雨。
农谚解密
“小满唔满,芒种唔管”:若小满雨水不足,则芒种时节作物难有好收成。
“小满食苦,唔使问阿叔”:强调吃苦味食物清热的重要性,潮汕人至今保留吃苦瓜、麻叶的传统。
潮汕人的小满,是江海与山野的共舞——稻田里的水车吱呀转动,渔港的薄壳船满载而归;阿嬷炒麻叶的香气飘过青砖老厝,孩童举着草粿冻在榕树下追逐。这些浸透汗水的习俗,如同韩江潮水般,在四季轮回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