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分意思是一半,是一分为二,昼夜平分、寒暑平衡。另外,春分也是平分春季的意思,传统上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所以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等长。据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明史·历一》:“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另《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农历书:“斗指卯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两极除外),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这天,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东方向,太阳达黄经0°,交节时间在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春分节气,通常特指某一时间段,即太阳位于黄经0°和15°度之间,公历3月20日至4月5日。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由于这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所以南北半球的白天和夜晚时间一样长。春分过后太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

潮汕地区的春分节气
       在潮汕地区,春分(公历3月20-21日)是“昼夜平分,春意正浓”的时节,民间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俗谚,既传递着春耕的忙碌,也提醒人们“春分养生正当时”。以下从田间到灶头,细说潮汕人如何迎接春天的中点。

一、农事活动:春耕正忙的序曲
“分秧插田”
       潮阳练江平原的农户开始分秧插田,插秧时要选“龙日”(干支历辰日),因龙象征雨水,寓意“春雨润春苗”。插秧前要用红纸包三粒种子压床头,称“春种引梦”。

“施肥除草”
       揭阳普宁山区的农户用草木灰拌鸡粪施肥,称“春肥赛金”。除草时要用竹片编的“草耙”,边耙边念:“一耙去杂草,二耙引春水,三耙迎丰收”。

“修水利”
       揭西大北山的农户修整水渠,清理淤泥,称“通春水”。修渠时要在渠口插柳枝,寓意“柳引春水来”。

二、当季食品:春意盎然的馈赠
1. 当家蔬菜
       春芥菜:春分经霜打后苦味转甘,潮汕人腌成咸菜,煮“芥菜排骨煲”暖身。
       荷兰豆:揭西坪上镇的豆荚脆如冰片,与腊肠同炒称“金银满盘”。
       红皮蒜:澄海溪南镇新蒜上市,腌成糖醋蒜头配糜(粥),能“通鼻防寒”。

2. 时令鲜果
       潮州柑:春分开始采收,选带叶果王供神案,祭后分食称“吃平安柑”。
       青橄榄:饶平汫洲镇的“寒橄榄”回甘明显,炖猪肺汤可润燥。
       杨桃:潮阳金灶镇的霜打杨桃最甜,切片蘸南姜末,酸甜醒胃。

3. 山珍海味
       春笋:揭西大北山的雷笋切片焯水,与农家腊肉猛火爆炒,笋脆肉香。
       生蚝:汕头达濠港的珠蚝混薯粉煎烙,起锅前撒芫荽碎,配鱼露辣椒酱,寒夜吃一块“暖到脚底板”。
       野生蜂蜜:揭西大北山蜂农破冰取蜜,结晶如雪,冲水时加老姜丝,称“寒日熔金”。

三、饮食习惯:咬春尝鲜的春日宴
1. 春盘四味
       春饼:潮州古城用薄饼卷豆芽、韭菜、胡萝卜丝,蘸甜面酱,称“咬春卷”。
       春菜煲:汕头达濠港取嫩春菜(芥菜苗)与排骨同煲,汤色碧绿如春水。
       春笋炒腊肉:揭西大北山的雷笋切片焯水,与农家腊肉猛火爆炒,笋脆肉香。
       春韭炒蛋:潮阳金灶镇的韭菜切段炒土鸡蛋,金黄翠绿相映,叫“金镶玉”。

2. 粿品迎春
       鼠曲粿:采春分初生的鼠曲草嫩芽,粿皮掺红糖,包入黑芝麻花生馅,用木模压出“春”字纹。
       红桃粿:揭阳渔湖镇用红曲米染粿皮,包虾米香菇糯米饭,蒸熟点胭脂红,象征“开门红”。
       菜头粿:汕头达濠人在萝卜糕里埋干贝粒,煎至金黄淋蒜蓉辣酱,称“金砖粿”。

3. 甜暖小食
       姜薯糖葱:潮阳贵屿镇把姜薯切薄片油炸,裹麦芽糖和葱白碎,冷却后脆如冰片,叫“咬春酥”。
       糯米酿枣:揭阳新亨镇挖空青枣塞糯米,蒸熟淋蜂蜜,祭灶神必备“金枣藏玉”。
       老药桔茶:潮州古城用五年陈腌金桔泡水,加两片甘草,街边阿伯笑称“一杯落肚,春意盎然”。

四、养生之道:顺应节气的智慧
“春捂秋冻”
       潮汕老人讲究“春捂”,春分时节仍需穿厚衣,尤其护住腰腹和脚踝。小孩要穿“夹心肚兜”,内塞晒干的茉莉花和薄荷叶,既保暖又防虫。

“食辛散寒”
       春分湿冷,潮汕人多吃辛温食物驱寒,如姜薯、韭菜、胡椒猪肚汤。揭西客家人还会煮“五辛粥”(葱、蒜、韭、薤、姜),称“五辛开春”。

“饮茶祛湿”
       潮汕人爱喝老药桔茶、陈皮普洱茶祛湿,春分时节还会加两片生姜或几粒花椒,暖胃又驱寒。

五、传统风俗:春意盎然的集体记忆
“祭日神”
       潮汕各村在春分日抬“日神爷”偶像巡游,偶像手持铜镜(实为木雕),沿途撒炒黄豆驱寒鬼。巡游队经过时,家家户户在门口倒扣火盆,寓意“寒邪不入”。

“晒春被”
       主妇们选晴天曝晒棉被,晒时要用竹拍子边拍边念:“一拍去湿气,二拍赶晦气,三拍迎福气”。晒完被角要塞入柚子叶,称“被窝藏春”。

“扎春狗”
       孩童用稻草扎小狗状玩偶,插在田间或船头。揭阳渔湖镇还要给草狗戴小斗笠,民谚说:“春狗守田头,鼠蚁唔敢偷”。

       潮汕人的春分,是冰霜与灶火的对决——田间的稻草人在北风里摇晃,灶台上的砂锅咕嘟冒着热气;阿嬷晒被子时扬起的棉絮像飘雪,祠堂屋檐下挂着的腊味早已染上烟熏的暖香。这些带着体温的习俗,如同韩江春日里未封冻的流水,默默滋养着对春天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