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至20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
 
气象变化
       综述雨水到,草木萌动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但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形成降雨。各地情况从气象学角度来说,“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一般能够升到0℃以上,虽然进入春季的雨水节气,但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尚未有春天的气息。南方不少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此时,油菜、冬麦等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灌溉,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为中国区域不同,有的地区春来早,有的地区春来晚。雪本是冬季的重要标志,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一些地区仍下雪,尚未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仍是很冷。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雪最大、大雪最多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因为那时气温更低、大气中水汽更少),而是在2月下旬的春季“雨水”节气。 南方的西南、江南的大多数地方都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日光温暖,田野青青。华南地区则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

潮汕话读法
       雨水,可以文读为u2 sui2(羽虽2),也可以白读为hou6 zui2(户醉2)。
       “雨”字读u2(羽),完全符合与古音的对应规律。“雨”字《广韵》属于遇摄虞韵字,与“羽宇禹愈乳儒住具”等字同韵。这个韵部读hou6(户)的字反而少,只有“厨斧芋夫(轿夫)”等几个。但生活用语中,“大雨”“落雨”都读hou6(户),而读u2(羽)只在“雨水”和“谷雨”两个节气名称中使用。所以,“雨”字的文读音就慢慢丢失了。
       “水”字通常读zui2(醉2):溪水、滚水、水龙等等。福建的闽语学者有人认为zui2(醉2)的本字是“沝”,“沝”的声母才读z-。但从潮汕话来看,声母z-/c-/s-互读的实在太多了,不必再去求这个“沝”作为本字了。“水”字的另一个读音sui2(虽2),除了在“雨水”这个节气名称中读这个音之外,与台湾、福建闽南话一样,指女孩子漂亮,也可以叫做“水”(sui2),如说:“只个姿娘囝生来过水。”或者:“只个妹囝生来水水。”如果读zui2(醉2),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如说:“撮糜煮了水水,孬食死(这锅粥煮得像水一样稀薄,难吃死了)。”

【唐】元稹《咏廿四节气·雨水正月中》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其中的“雨水”是节气专用名词,可读u2 sui2;但在下面【南宋】辛弃疾《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一词中,“雨水”读hou6 zui2可也。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这样,如果“雨水”“谷雨”和“惊蛰”三个节气名称都保持文读,那么,标题那句“春雨惊春清谷天”也就得读cung1 u2 gêng1 cung1 cêng1 gog4 tiang1了。不要读成cung1 hou6 gian1 cung1 cêng1 gog4 tiang1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