朥饼是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小吃,是潮汕人中秋佳节“拜月娘”必备的贡品之一。
潮汕朥饼,也称潮式月饼,是早已扬誉中外的潮汕名饼食。194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上海参加潮州人在旧上海开的饼店——源盛饼食店的店庆,他欣然写下了“潮食泰斗”的题词。
潮汕朥饼,也称潮式月饼,是早已扬誉中外的潮汕名饼食。194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上海参加潮州人在旧上海开的饼店——源盛饼食店的店庆,他欣然写下了“潮食泰斗”的题词。
在以前那个物资紧缺的时代,朥饼的最大作用是填饱肚子。因为用料便宜,大部分家庭都负担得起,于是,朥饼便成为那个时候人们解除饥饿最好的食物。
朥饼不只是一种食物,更是连接外地潮汕人和家乡的纽带,即使他远在几百公里外,只要吃到朥饼,那就是家乡的味道。
朥饼主要以豆沙馅为主,比如:黑豆沙馅、绿豆沙馅、红豆沙馅,还有果仁等不同的饮料,每一种口味都有它独特的味道。
“朥”是什么?
潮汕人把猪油称为“朥”,猪白肉为“猪朥”,用猪白肉或猪脂肪煎炸后得到的有为“朥”。所以“潮式饼”是用猪油拌面粉作皮包甜馅制成也称为“朥饼”。朥饼主要以豆沙馅为主,比如:黑豆沙馅、绿豆沙馅、红豆沙馅,还有果仁等不同的饮料,每一种口味都有它独特的味道。
“朥”是什么?
潮汕朥饼的来历
关于潮汕朥饼的来历,民间有多说法。
说法一:在唐朝时期,潮汕地区的一位员外为满足家中老母亲的口腹之欲,特意从福建引进了一种酥饼的制作方法。这种酥饼经过改良,融入了潮汕特有的香料和烹饪方式,从而形成了具有潮汕风味的朥饼。
说法二:潮汕朥饼是由一位来自福建的商人带入潮汕地区的。在明清时期,由于经济繁荣,福建商人在潮汕地区设立了商行和商会,并将当地的商业和文化习俗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潮汕文化。在此背景下,福建酥饼逐渐融入了潮汕人民的饮食文化中,演变出了具有潮汕特色的酥饼——潮汕朥饼。
潮汕各地的朥饼
意溪朥饼
意溪是潮州东隅的一个古镇,清代便有“潮东雄镇”的美称。意溪朥饼尤其闻名。
意溪大朥饼最突出的特点是皮薄而均匀,馅精细滑润,入口香甜清爽,且凉喉适口。正是意溪大朥饼这些突出的优点,使其闻名粤东及东南亚一带。
意溪大朥饼之所以有以上突出的风味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用料讲究。主要原料猪油,一定要用潮州本地猪的猪朥来炸油,因为这样的猪油味道才极为芳香。二是制作精细,意溪大朥饼整个制作过程,都是以传统手工操作而成,工序十分繁杂,但每道工序都十分考究、精细。过去在潮州地区,有"意溪朥饼豆馅藏过年"的传说,便是指意溪朥饼的豆馅制成之后,必须装入陶坛中,埋藏于泥土中数月,才挖出制作成饼。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意溪大朥饼才有清爽凉喉的特点。
苏南朥饼
澄海苏南朥饼已确一百多年的历史。清同治光绪年间,莲阳(即苏南)乡有一家叫“坚裕”号的糕点店,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主要生产朥饼、软糕等传统产品。到了第三代传人,已是清光绪年间,其店主人略有文化,爱动脑筋,喜欢创新。他想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点子和秘方,如决定大朥饼是否好吃的关键是饼皮和饼馅,饼皮要薄而脆,饼馅要甜而不腻,凉且无渣。他从酿酒工艺中得到启示。好酒是需要窑藏的,窑藏弥久,其酒弥香。他认为饼馅也是这个道理,初磨制出来的馅火气大,磨得再细也有颗粒,入口不凉爽,糖加得太多反而浓腻,糖太少了则淡而无味。他决定借鉴酿酒的窑藏方法,于是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每年冬至前后都要将池塘车干捕鱼的机会,命工人先将大水缸放进车干了的池塘里,将磨制好的饼馅放进大水缸,然后密封、等到池塘重新放水,池塘就成了他的天然冷库,饼馅可以在较低温的环境下存放。这样在密封和低温下不容易变质。坚裕号的饼馅最少要存放一年以上,就是要等到第二年池塘再度车干后才取出来加工制成大朥饼。这样,做出来的产品,不管是大朥饼、小朥饼,还是糯米软糕或其它糕点制品,其口感比不窑藏于池塘的口感迥然不同,入口凉爽,润滑无渣,柔软而无火气,甜淡恰到好处,深得顾客青睐。据说,坚裕号的饼馅有时存放时间长达二年!后来,莲阳一带的糕点作坊都学习他的经验,使莲阳一带糕点饼食在潮汕地区独树一帜。
溪南“和合”糖铺朥饼
“和合”糖铺位于揭阳渔湖溪南村,店主陈姓。
溪南“和合”糖铺焙制朥饼,皮酥馅甜、清香适口,远近闻名。潮汕有一句歇后语,叫“秀才食朥饼--有时”就源于“和合”此间糖铺。从前,揭阳渔湖后乌石村有一个王秀才,单名钦字。他勾结官府、包揽词讼,开门七件事,无不讹诈索取而得。乡民称他为“王禽兽”。王钦最爱吃“和合”朥饼,一次,他走进“和合”糖铺,店主一见“王禽兽”到来,连称“请坐”!王秀才板起脸孔,斜着眼,向糖橱糖瓮望望,强忍口水,不知所云地说:“哼哼!有时!有时!”茶也不喝,头也不回,迳自走了。店主观情察意,只好备办蛋酥朥饼,时鲜果品,叫伙计到王钦秀才家中送礼。王秀才看到朥饼,正合心意,便煞有介事地说:“近来有人告上衙门,说你家财主做生意不入忠臣庙,最大逆不道,县太爷听了十分恼怒,要命差役拘捕你家财主去究办,幸得被我劝止。你回去告诉你家财主,今后做生意要入‘忠臣庙’”。店主听后,哭笑不得。心里想:‘做生意不入忠臣庙’是句口头禅,能把它说是大逆不道吗?从此,“秀才食朥饼--有时”便从揭阳渔湖溪南传开了。
据溪南村老者言,昔年“和合”糖铺名产朥饼的传统制作方法是选用上顶面粉,加上新鲜白猪肉和湘浙两省所产黑芝麻和瓜丁为原料,并配以煮沸清除杂质的白糖制作而成。
“和合”糖铺朥饼的经营要诀有二,都与“火”字有关:一是烘饼时要掌握好“火候”,先用旺火,后用文火,烘熟的朥饼自甘香可口,肥而不腻;二是“退火”制成的朥饼放在缸、瓮里,隔一段时间才卖出,这样,顾客便赞道:“和合册饼制作工,喜无腥火呛喉咙。”
贵屿朥饼
潮阳贵屿朥饼,始创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贵屿朥饼分为斋饼和荤饼两种,以其醇香可口,质脆味美而闻名中外。当年,首创贵屿朥饼的是贵屿薛源合和侯源合两家糖饼店,数百年来,其后代继承祖辈传统制作方法,配制更适合群众口味的馅料,不断提高饼食质量,使产品更享盛誉,慕名前来采购者甚众,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回乡探亲时,大多喜欢带往异国他乡。贵屿朥饼的制作特色是:
1.选料精细。饼用的面粉是一级面粉心,猪朥系当天不过午新鲜猪朥,芝麻须产于湘浙一带的一级乌芝麻。
2.调制讲究。薛、侯两家历代经营者一直选用上等香料和佐料,且有严格的配方比例,根据季节、空气的干湿度,肉质和供应对象不同,采用不同的比例配方。为保持产品的竞争优势,调料配方一直严守秘密,“传媳不传女”也确确其事。一直到公私合营,配料秘方才公开,但不容易掌握好。
3.制作严格。两家产品历来由本姓自家授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公开表演。白糖煮沸后去浮渣杂质,馅料堆沤时间越长越好,名曰“退火”。糕饼皮制作要薄,脆嫩而不破,所配的水份与油、朥数量,因寒热干湿、存放时间长短而异。
10年动乱期间,贵屿朥饼濒于绝境。党的十一届三十全会后,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迅速恢复生产,重新挂上薛、侯两家的牌匾,不断扩大经营与增添新品种,既有零售批发,又有代加工,生产逐年发展,产品畅销国内外。
汕头潮式月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汕头市小公园“大阳观”饼食店制作的月饼为最出名。后来,由汕头糖果饼干食品总厂生产的潮式月饼,工艺配方既遵古法制,又根据现代食品工艺原理,用科学方法精制。豆沙用绿豆或红豆,经熬洗,拌以砂糖、猪油(或植物油)浓缩煮制,再以精面粉为皮酥,经成型、烤焙制为成品。成品色泽金黄鲜艳,皮酥薄脆,豆沙馅厚润滑,口味清甜,肥而不腻。注册商标有珠江桥牌(出口)、鮀岛牌(内销)两种。年生产能力800吨以上。1982年获广东省优质产品称号;1986年12月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主要销售潮汕地区和闽南一带,每年出口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100多吨。
意溪朥饼
意溪是潮州东隅的一个古镇,清代便有“潮东雄镇”的美称。意溪朥饼尤其闻名。
意溪大朥饼最突出的特点是皮薄而均匀,馅精细滑润,入口香甜清爽,且凉喉适口。正是意溪大朥饼这些突出的优点,使其闻名粤东及东南亚一带。
意溪大朥饼之所以有以上突出的风味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用料讲究。主要原料猪油,一定要用潮州本地猪的猪朥来炸油,因为这样的猪油味道才极为芳香。二是制作精细,意溪大朥饼整个制作过程,都是以传统手工操作而成,工序十分繁杂,但每道工序都十分考究、精细。过去在潮州地区,有"意溪朥饼豆馅藏过年"的传说,便是指意溪朥饼的豆馅制成之后,必须装入陶坛中,埋藏于泥土中数月,才挖出制作成饼。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意溪大朥饼才有清爽凉喉的特点。
苏南朥饼
澄海苏南朥饼已确一百多年的历史。清同治光绪年间,莲阳(即苏南)乡有一家叫“坚裕”号的糕点店,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主要生产朥饼、软糕等传统产品。到了第三代传人,已是清光绪年间,其店主人略有文化,爱动脑筋,喜欢创新。他想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点子和秘方,如决定大朥饼是否好吃的关键是饼皮和饼馅,饼皮要薄而脆,饼馅要甜而不腻,凉且无渣。他从酿酒工艺中得到启示。好酒是需要窑藏的,窑藏弥久,其酒弥香。他认为饼馅也是这个道理,初磨制出来的馅火气大,磨得再细也有颗粒,入口不凉爽,糖加得太多反而浓腻,糖太少了则淡而无味。他决定借鉴酿酒的窑藏方法,于是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每年冬至前后都要将池塘车干捕鱼的机会,命工人先将大水缸放进车干了的池塘里,将磨制好的饼馅放进大水缸,然后密封、等到池塘重新放水,池塘就成了他的天然冷库,饼馅可以在较低温的环境下存放。这样在密封和低温下不容易变质。坚裕号的饼馅最少要存放一年以上,就是要等到第二年池塘再度车干后才取出来加工制成大朥饼。这样,做出来的产品,不管是大朥饼、小朥饼,还是糯米软糕或其它糕点制品,其口感比不窑藏于池塘的口感迥然不同,入口凉爽,润滑无渣,柔软而无火气,甜淡恰到好处,深得顾客青睐。据说,坚裕号的饼馅有时存放时间长达二年!后来,莲阳一带的糕点作坊都学习他的经验,使莲阳一带糕点饼食在潮汕地区独树一帜。
溪南“和合”糖铺朥饼
“和合”糖铺位于揭阳渔湖溪南村,店主陈姓。
溪南“和合”糖铺焙制朥饼,皮酥馅甜、清香适口,远近闻名。潮汕有一句歇后语,叫“秀才食朥饼--有时”就源于“和合”此间糖铺。从前,揭阳渔湖后乌石村有一个王秀才,单名钦字。他勾结官府、包揽词讼,开门七件事,无不讹诈索取而得。乡民称他为“王禽兽”。王钦最爱吃“和合”朥饼,一次,他走进“和合”糖铺,店主一见“王禽兽”到来,连称“请坐”!王秀才板起脸孔,斜着眼,向糖橱糖瓮望望,强忍口水,不知所云地说:“哼哼!有时!有时!”茶也不喝,头也不回,迳自走了。店主观情察意,只好备办蛋酥朥饼,时鲜果品,叫伙计到王钦秀才家中送礼。王秀才看到朥饼,正合心意,便煞有介事地说:“近来有人告上衙门,说你家财主做生意不入忠臣庙,最大逆不道,县太爷听了十分恼怒,要命差役拘捕你家财主去究办,幸得被我劝止。你回去告诉你家财主,今后做生意要入‘忠臣庙’”。店主听后,哭笑不得。心里想:‘做生意不入忠臣庙’是句口头禅,能把它说是大逆不道吗?从此,“秀才食朥饼--有时”便从揭阳渔湖溪南传开了。
据溪南村老者言,昔年“和合”糖铺名产朥饼的传统制作方法是选用上顶面粉,加上新鲜白猪肉和湘浙两省所产黑芝麻和瓜丁为原料,并配以煮沸清除杂质的白糖制作而成。
“和合”糖铺朥饼的经营要诀有二,都与“火”字有关:一是烘饼时要掌握好“火候”,先用旺火,后用文火,烘熟的朥饼自甘香可口,肥而不腻;二是“退火”制成的朥饼放在缸、瓮里,隔一段时间才卖出,这样,顾客便赞道:“和合册饼制作工,喜无腥火呛喉咙。”
贵屿朥饼
潮阳贵屿朥饼,始创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贵屿朥饼分为斋饼和荤饼两种,以其醇香可口,质脆味美而闻名中外。当年,首创贵屿朥饼的是贵屿薛源合和侯源合两家糖饼店,数百年来,其后代继承祖辈传统制作方法,配制更适合群众口味的馅料,不断提高饼食质量,使产品更享盛誉,慕名前来采购者甚众,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回乡探亲时,大多喜欢带往异国他乡。贵屿朥饼的制作特色是:
1.选料精细。饼用的面粉是一级面粉心,猪朥系当天不过午新鲜猪朥,芝麻须产于湘浙一带的一级乌芝麻。
2.调制讲究。薛、侯两家历代经营者一直选用上等香料和佐料,且有严格的配方比例,根据季节、空气的干湿度,肉质和供应对象不同,采用不同的比例配方。为保持产品的竞争优势,调料配方一直严守秘密,“传媳不传女”也确确其事。一直到公私合营,配料秘方才公开,但不容易掌握好。
3.制作严格。两家产品历来由本姓自家授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公开表演。白糖煮沸后去浮渣杂质,馅料堆沤时间越长越好,名曰“退火”。糕饼皮制作要薄,脆嫩而不破,所配的水份与油、朥数量,因寒热干湿、存放时间长短而异。
10年动乱期间,贵屿朥饼濒于绝境。党的十一届三十全会后,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迅速恢复生产,重新挂上薛、侯两家的牌匾,不断扩大经营与增添新品种,既有零售批发,又有代加工,生产逐年发展,产品畅销国内外。
汕头潮式月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汕头市小公园“大阳观”饼食店制作的月饼为最出名。后来,由汕头糖果饼干食品总厂生产的潮式月饼,工艺配方既遵古法制,又根据现代食品工艺原理,用科学方法精制。豆沙用绿豆或红豆,经熬洗,拌以砂糖、猪油(或植物油)浓缩煮制,再以精面粉为皮酥,经成型、烤焙制为成品。成品色泽金黄鲜艳,皮酥薄脆,豆沙馅厚润滑,口味清甜,肥而不腻。注册商标有珠江桥牌(出口)、鮀岛牌(内销)两种。年生产能力800吨以上。1982年获广东省优质产品称号;1986年12月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主要销售潮汕地区和闽南一带,每年出口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10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