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浦是汕头市金平区鮀江街道桥头一带的历史地名,隶属汕头市金平区,地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交界,地城东与光华、岐山、月浦街道隔西港河相望,南、西两面与鮀莲街道 相邻,西北临桑浦山,北与揭阳市揭东县、潮州市潮安县毗邻。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设鮀浦水寨。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鮀浦巡检司。在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以前,鮀浦隶属揭阳县鮀江都,后改隶澄海县鮀江都。1986年,成立鮀浦镇,1996年撤销鮀浦镇,分设鮀浦、龙泉、鮀南、莲塘4个街道。2001年,鮀浦、龙泉2个街道合为鮀江街道。

历史沿革
古港埠市
       作为古港口埠市的鮀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它地处海阳(今潮安)、揭阳(今揭东)、澄海、潮阳四县交界,据韩榕两江出海口,所以,是过往船只的理想停泊处所。船只是明清时期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行驶受季风影响的情况下,三四月行船候东南风,从粤入闽而浙;八九月则乘西北风起,卷帆顺溜由粤而入高州、海南;进而可往日本、朝鲜及中南半岛,南洋群岛,这样,鮀浦港口船只停泊多了,就有物物交换,逐渐发展成贸易,辐射到澄海、揭阳、海阳、潮阳等地,鮀浦港口埠市就是这样形成。潮汕地区一带的物产,如土布、瓷器、茶叶、南糖和果品等汇聚于鮀浦市,再从这里输往外洋,并从外洋输入香料、珠宝、药材、香米、番薯、大豆、锡等舶来品。如今在鮀浦还遗留被改为民宅的货栈。清康熙年间(1662~1722)来澄海任教谕的南海举人唐铫便有了“鮀浦古通洋”的诗句。

机构设立
       明初, 自宋嘉定十四年(1221)设置鮀浦水军寨后,政策又进一步收紧,但尚容许民众以小船只下海,予以领取“号票文引”后,开展民间贸易,而外国海商来华入贡之际,只要“将船只货物尽报官,依数抽分摊税”,亦允许自由买卖。所以官府为加强对鮀浦市的贸易管理,征收捐税,在鮀浦设置了一些管理机构。
       据《澄海县志》记载,明初,设鮀浦巡检司,作为治安、海关、海防的管理机构。“????江未肯一官闲”,这是潮阳生员赵圭锡挽鮀浦巡检司吏章坤的诗句。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设鮀浦水寨。
       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鮀浦巡检司。在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以前,鮀浦隶属揭阳县鮀江都,后改隶澄海县鮀江都。
       1949年,属澄海县第七区,后改称鮀浦区。
       1958年,改称红星公社。
       1959年,改称鮀浦公社。
       1961年,属汕头市郊区。
       1966年,属澄海县。
       1974年,复归汕头市郊区。
       1984年,改称鮀浦区。
       1986年,成立鲩浦镇,1996年撤销鮀浦镇,分设鮀浦、龙泉、鮀南、莲塘4个街道。
       2001年,鮀浦、龙泉2个街道合为鮀江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鮀江街道辖云露、木坑、桥头、夏趾、沙浦、蓬洲东、蓬洲南、蓬洲西、蓬洲北、溪东、金陇、港美、山兜、举登、鮀都 、乐业、安居17个居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鮀江街道辖18个社区。 街道办事处驻金平区大学路258号2座。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鮀江街道地处金平区西北部,地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交界,地城东与光华、岐山、月浦街道隔西港河相望,南、西两面与鮀莲街道 相邻,西北临桑浦山,北与揭阳市揭东县、潮州市潮安县毗邻。鮀江街道行政区域总面积21.2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鮀江街道地处潮汕平原,地势平坦,地形分为丘陵和平原,辖区内有桑浦山脉。

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
       鮀江街道民俗文化活动有云露舞骆驼、木坑灯谜会和桥头、港美赛龙舟等。其中云露舞骆驼、港美赛龙舟已于2011年,成功申报为金平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景名胜
       鮀江街道辖区内拥有32个文物点,其中29个文物点被区政府定为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旅游景点有明朝嘉靖年间兵部尚书翁万达少年读书处翁公书院、蓬洲古城墙、蓬洲三都城隍庙、古榕树、“铸钱洞"、龙泉禅寺、宗族祠堂、七日红公园等。另外,还保存有大量古庙、古墓葬、石刻、古井和古桥等古遗址。

著名人物
       自宋朝至清康熙年间,鮀浦地区中进士者7位;自明代至清朝康熙年间,鮀浦地区中举人者12位,有贡生13名。其中有官至明朝兵部尚书翁万达、明朝户部主事陈思谦、清朝户部清吏同郎中萧时丰等。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柯心尧、陈榆、陈诗诚等人为代表的爱国抗日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