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沿革
濠江地域,秦时由南海郡揭阳县统辖。
汉新莽时期,改揭阳县为南海亭,濠江地域属南海亭。
晋初,属南康郡,再属东官郡,东晋隆安元年(397年)在古揭阳立义安郡,始置县于海之北,称潮阳县,濠江地域位处潮阳县奉恩乡东南部。
隋朝初期,废义安郡,在原义安郡地(揭阳)设置义安县,属循州;隋开皇十一年(591年),设置潮州,濠江地域随潮阳属潮州。
唐永徽元年(650年),撤潮阳县并入海阳县,后复置潮阳县,濠江地域又隶属于潮阳。
宋元丰元年(1078年),濠江地域分属潮阳县的招收都、砂浦都。
明朝,潮阳县废奉恩等四乡之称,更14团为16都,濠江地域属招收都、砂浦都。
清康熙年间(1662年-722年),朝廷实行斥地政策,近海乡村并入内地,招收都、砂浦都所有乡村都被迁斥,至清末年濠江地域仍属潮阳县辖下的招收都、砂浦都。
民国初年,濠江地域先后属潮阳县第四区、第三区。民国十年(1921年),礐石划归汕头市政厅管辖。
1949年10月,潮阳解放,达濠成立区政府,区署设濠城内。
1950年11月,达濠区改为潮阳县第三区。
1952年8月,河浦从第三区(达濠区)划出,置第十一区。
1984年1月,撤达濠镇,设置汕头市达濠区(县级),为市直辖区。
2003年1月,撤销河浦区、达濠区,设立汕头市濠江区。以原达濠区(不含礐石街道的浔洄居委会)和河浦区的行政区域为濠江区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6年12月,撤区并乡,达濠区改设置达濠镇,第十一区改设置河浦乡、钱塘乡及珠园乡。
1957年,河浦乡和钱塘乡合并为河浦乡。
1958年9月,达濠镇与珠园乡、河浦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隶属汕头市郊区。
1959年5月,红旗公社析为达渔公社和达农公社。
1961年3月,达渔公社、达农两公社复属潮阳县。同年5月,两公社合并后改设达濠人民公社和河浦人民公社。
1974年12月,达濠人民公社又归汕头市郊管辖。
1980年7月,撤公社改称汕头市郊区达濠镇。
1983年1月,达濠镇所辖广澳、埭头、东湖、溪头、大蔚、三寮、河渡以及青篮、葛洲管理区、蚝社部分土地、盐田和蚝埕划归汕头经济特区广澳片区,面积约30平方千米。
1984年1月,原汕头市安平区礐石街道并入达濠区,达濠区下辖礐石、青篮、达濠、马滘4个区公所及街道办事处。区政府驻所借原达濠镇政府旧址,第二年区政府迁至象山南麓(达濠府前路)。与达濠置区同时,河浦人民公社改设河浦区公所,仍属潮阳县。
1987年2月,河浦区公所改设河浦镇,仍属潮阳。3月,达濠区改设为达濠、马滘、礐石3个街道和广澳、珠园2个乡。其后,珠园乡改设为珠园街道;广澳乡改设为广澳管理局,隶属汕头经济特区。
1991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扩大范围,包括达濠区(马滘除外)在内的3个中心城区纳入特区范围,广澳、埭头、东湖、溪头、大蔚、三寮、河渡划归达濠区广澳街道办事处。
1994年4月,撤潮阳市河浦镇,设置汕头市河浦区(县级),辖三河、玉新、滨海3个街道。
2002年1月,达濠区原礐石街道与珠园街道撤并为礐石街道。
2003年,原达濠区礐石街道浔洄居委会划归金平区。
2004年2月,三河街道更名为河浦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底,濠江区辖7个街道 :达濠街道、礐石街道、广澳街道、马滘街道、河浦街道、玉新街道、滨海街道, 濠江区政府驻达濠街道府前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濠江区,位于汕头市东南部、潮汕平原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61’~116°82’,北纬23°20’~23°34’。东南濒临南海,西与潮阳区接壤,北隔海湾与金平区、龙湖区相望,总面积179平方千米(含滩塗、水域面积)。
地形地貌
濠江区地处广东省东部沿海。在大地构造上,位于东亚新华夏系第二复式隆起带的东南侧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南部东段之交接地段。汕头市的地层主要有三叠统上段、下侏罗统、上侏罗统及第四系地层。濠江区域属第四系地层,沉积物类型繁多。地貌按其构造形态分为低山丘陵和丘陵。属莲花山脉铁山支脉,即俗称小北山。海拔100米以下的台岗不胜枚举。在达濠区域有达濠—广澳的海积和风积的沙丘平原;在河浦区域有面东向海,呈北东─南西走向的龙虎滩一带海积沙坝。此外,濠江两岸沉积区建成田,开垦为养虾基地等。濠江区域除达濠岛为汕头市第二大岛外,还有无人定居小岛屿40多个,还有三屿、鸡心屿、车棕屿、尖石屿、娘屿、赤礁屿、铁砧屿、内乌礁屿、外乌礁屿、深礁屿、蕉礁屿、耐礁屿、铁砧屎屿等。
气候
濠江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常青,多风易旱。年平均气温21.5℃,年际变化为20.9℃-22.1℃,变幅1.2℃。常年最冷月在1月或2月,年平均温13.9℃;最热月在7月或8月,年平均温28.1℃。春暖早,冬寒迟。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2.6℃。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128小时,7-10月是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多的时段,全年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在7月,为261.5小时;2-4月是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少的时段,全年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少在2月,为100.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593毫米,历年4-9月汛期降水量平均1228.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低山丘陵年平均降水量1701毫米。历年平均降水量日数129天。2016年全区降雨量为2015毫米,比正常年份偏多2成左右。濠江区域风向随季节转变明显。历年1-4月、10-12月盛行东北季风,6-8月盛行西南季风,5月及9月为东北风与西南风过渡季节。年平均出现6级以上大风4次,历年各月平均风速在2.9-3.7米/秒之间。年平均雷暴日数在60天以下,4-9月的雷暴日数占全年的90%以上,6-7月雷暴日数最多,常年雷暴初日在3月上、中旬,终日在10月中、下旬。历年雾日7-24天,常年3月的雾日最多,8月雾最少。
水文
濠江西北起磊口大桥侧,东南至河渡门嘴,全长15.5千米,是一条没有源头的河涌,西北接汕头内海湾,东南通南海。濠江流域面积136平方千米,主要有五南沟、北切排洪沟、西坑排洪沟、青洲排沟、河渡排沟。濠江平均高潮位1.46米,查测到的历史最高潮位3.51米,最低潮位-0.4米。平均海平面1.03米,平均潮差0.78米,最大潮差2.37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濠江区已发现矿产共8种,分布在34处。主要矿产有:铍矿、锆英石砂矿、高岭土、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辉绿岩、砖瓦用黏土、辰砂砂矿、玻璃用砂等。
海洋资源
濠江区海岸线长92.8千米,其中,达濠76千米,河浦16.8千米。拥有10米等深线内可开发海滩涂近1万公顷,海洋渔场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
濠江区域有韩、榕、练三江出海口在此汇合,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除可从海水中提取矿物质,如镁、钾、磷、钠、铀、金等之外。
土地资源
2021年,濠江区土地面积1.84万公顷,人均土地面积1.1亩。耕地面积2351.94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6亩,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地区。其中,达濠片区土地面积1.18万公顷,人均土地面积0.95亩,耕地面积989.3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0.08亩;河浦片区土地面积6592.61公顷,人均土地面积1.25亩,耕地面积1362.5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24亩。
生物资源
濠江区耕地生产水稻、甘薯、花生、青蒜、马铃薯、金笋、生地、沙参、川芎、苦草、西瓜、木仔、柑桔、西洋菜等农作物。传统的养殖品种主要有红肉蓝蛤、牡蛎、翡翠贻贝、泥蚶、紫菜等。海水养殖品种以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锯缘青蟹、贝类及各种鱼类,淡水养殖品种以罗非鱼为主。据调查,达濠、河浦附近海区域有鱼、虾、贝、藻70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100多种、贝类110多种、藻类40多种。
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濠江区因蜿蜒穿境的濠江而得名。
文物古迹
达濠古城
达濠古城,为汕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袖珍古城。位于达濠区政府东南1千米处,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城高5米,城墙周长473.33米,总面积14000平方米。设“达善门”与“西濠门”东西两石拱门 ,城上四角有城楼,东南多一更楼。1958年拆去城门和东南角、西南角二城楼及部分城墙,1983年修复。
青云禅寺
青云禅寺,是青云岩风景区的主要景观,为汕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有金观音100O尊、木雕罗汉50O尊、汉白玉睡观音1尊,称为粤东佛寺三宝。石佛古洞是青云风景区一处天然的岩洞,洞内面积20多平方米,是僧人信腾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开辟的。洞顶巨石刻绘云龙图案,形态生动逼真,洞内靠东外的岩石雕成了弥勒佛像。
钟英墓葬
钟英墓葬,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浦街道河南社区钟厝龙粮山,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坐北向南,墓葬正面宽2.6平方米,纵深7.2平方米,墓前有石狮一对,墓左有碑亭1座,内树记事碑3通。钟英,字化潮,封嘉佑侯。宋熙宁年间以军校衔任职于潮阳,于睢阳引唐代名将张巡、许远二公神位崇祀于棉城东山。
方言
濠江区域通行的方言是潮阳话,潮阳话是潮汕方言的一种,属闽语南区语系和潮汕地区的闽语方言,统称潮汕话或汕头话。濠江境内的方言既保持闽南语系和潮汕方言的总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征。词汇的构成特点与普通话有明显不同。濠江方言词汇中既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又有大量的当地方言词语,产生了具有地域特征的谚语、歇后语。
风景名胜
礐石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广东省级风景区、汕头八景之首。风景区山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林秀泉清,奇石多姿,有宫鞋石、海狗石、盼郎石、美人石、蛤蟆石、仙人拳等。并且由于山上巨石垒叠,形成许多自然花岗岩洞穴,其中垂虹洞主洞道900多米,加上边洞道约1200米,是全国最长的垒石连环洞,由19个不同标高、自然得体的洞府组成,洞套洞,洞府连环,迁回曲折。
青云岩风景区:位于达濠东南的大辽望山。风景区内林木茂密,山径幽深,岩洞奇特,素有“海国风光第一山”之称。风景区分上下两部分,上面为青云岩寺和石佛古洞,下面为大峰祖师庙。青云岩留下甚多历代名人的书法与石刻。
巨峰风景区:位于达濠岛中部,因背倚巨石山峰而得名。风景区内林木繁茂,奇石嶙峋,曲径通幽。有观音石像停立于水池,有大佛石像高高耸立,有三潭映月池点缀在林木之中,有巨大的定心石如从天上飞下的“飞来石”,还有阴阳石、开心石、天眼慧石珠、试剑石等。
地方特产
综述
濠江区地方特产众多,鱼丸是鱼制品中的精粹,是濠江人对潮汕美食的一大贡献,达濠制作鱼丸早在康乾年间就已扬名海内外,其制作考究,要选用本港“那哥鱼”“马胶鱼”等,因此海域海水咸度适中,鱼肉最为鲜美,由此制作鱼丸光洁细嫩、富有弹性,吃起来清脆爽口、香而不腻。除“拍鱼丸”外,还拍“墨斗丸”“虾丸”“墨斗卵棵”等。濠江人自制的腌制品主要有二类,一是海鲜类,如“咸薄壳”“了焦”“蜥仔”“咸巴浪”等;另一类是果蔬类,如酸咸菜、干腌菜脯、醋姜、豆酱姜、菜头口、橄榄菜等。濠江的地方小吃品种繁多,如砂浦酥糖、达濠米润、达濠蚝烙、达濠米方等。
达濠鱼丸
达濠鱼丸,是濠江区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濠鱼丸色泽呈白色或灰白色,形态呈圆球状,形态完整、均匀,组织结构紧密,富有弹性,滋味、气味鱼香浓郁、味道鲜美。2018年3月,达濠鱼丸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沙浦酥糖
沙浦酥糖在制作过程对花生果不捣碎、不碾压,保留花生坚果酥、香、脆的特点和营养结构,经物理脆化的制作工艺生成,使酥糖的口感香脆又甜润,易上口,不留渣的特点,老少咸宜。是潮汕特有的食品制作工艺之一。制作技艺由濠江区珠浦村“黄源盛饼店”的先祖黄诚斋,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始创,传承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一直坚持古法手工制作,保留传统的风味特色。
达濠米润
达濠米润是由糯米、麦芽糖、白糖为原料,经加工制作成糕点类食品,是濠江著名特产之一。“张开合米润”一直是当地人逢年过节,馈赠亲友手信的首选品牌,是达濠“张开合米润”以历史悠久、味道纯正而闻名遐迩。该制作技艺由达濠人张昆壁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首创,并以“张开合”的铺号代代相传。至今仍保留古老的手工制作技艺,保留传统的风味特色。其产品米润洁白晶莹,甜而不腻,香醇清爽,风味独特,该技艺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活态传承性和独特性,对研究当地的任务历史、潮汕美食文化,以及民间食品制作技艺的传承有一定的价值。
荣誉称号
2021年9月8日,濠江区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3年11月,入选“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
2024年8月,入选广东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区域。
2024年9月,荣获2023年度“平安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