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派兵平南越,守五岭。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饶平地域属南海郡。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划出怀德乡的秋溪都归海阳县,划出苏湾都置澄海县。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9月),粤东地区行政区划更名9次,饶平随粤东地区行政区划更名而属之。1991年12月7日,属潮州市管辖。2012年7月1日,饶平县被评为广东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第二批试点范围。2020年5月29日,饶平县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2020年12月,饶平县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2022年7月,饶平县入选广东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省级试点县。饶平拥有集潮州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畲族文化、浮滨文化等于一体的饶平独特文化。
2024年,饶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94亿元,同比增长4.6%。
广东潮州饶平县地理标志产品
岭头单丛茶
岭头单丛茶,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岭头单丛茶产地处于海洋性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温度21.4℃,日照时间2114小时,无霜期349天,平均降雨量1475.9毫米,相对湿度79%,常年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适宜茶树生长。岭头单丛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黄褐油润;内质香气微花浓蜜蜜清高持久、滋味醇爽回甘、蜜韵显露、汤色橙黄明亮、叶底黄腹红边柔软明亮。2025年6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岭头单丛茶”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
高堂菜脯
高堂菜脯,广东省饶平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高堂菜脯是广东潮州一带的传统风味名菜,属于粤菜系。菜脯,即萝卜干。因萝卜在潮汕俗称“菜头”,故称“菜脯”,是潮汕地区的特产之一。产于广东省饶平县高堂镇的菜脯更以其色泽黄珀鲜艳,味道香甜,肉厚酥脆等特点而著称,深受群众喜爱。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高堂菜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5年6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高堂菜脯”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
饶平狮头鹅
饶平狮头鹅,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饶平县内黄冈河贯穿南北,长87.2公里,流经12个镇,经县城注入南海,常年径流量14亿立方米,汤溪水库集水面积667平方公里,库容量3.78亿。
饶平县内黄冈河贯穿南北,长87.2公里,流经12个镇,经县城注入南海,常年径流量14亿立方米,汤溪水库集水面积667平方公里,库容量3.78亿立方米,天然水系、水利设施和地下水资源良好,适宜养殖家禽。原种狮头鹅体型粗大,胸深背宽,体躯轩昂,略呈方形,成年公鹅体重9.2-16千克,母鹅8.5-11.5千克。颌下延至颈部及喙的下部有发达的烟袋状肉垂,前额肉瘤极其发达,呈扁平状。狮头鹅耐粗饲,有草食性,食量大、生长快、肌肉丰厚、骨粗、行动迟钝,公鹅昂首健步,姿态雄伟,性情暴燥、好斗,母鹅较温驯。
2012年08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饶平狮头鹅”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25年6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饶平狮头鹅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
广东潮州饶平县特产
渔村杨梅
杨梅属于杨梅科杨梅属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渔村杨梅是潮汕水果较有特色的一类,粤东奇特的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产物!渔村水果生产享有盛名,素有“水果专业镇”之称。杨梅是渔村的特色区域性产业,其种植面积达8000亩,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
樟溪荔枝
樟溪荔枝是樟溪镇的特产,果园面积多达一千七百亩,主要栽培三月红、妃子笑、黑叶(乌叶)、桂枝、糯米糍等品种,其中安溪管理区桂味荔枝以果中珍品著称。该品种果树枝长而疏,叶片浅黄绿色,果实呈圆形,表皮浅红带绿,核小肉厚,肉质爽脆清甜并带有蜜香。桂味荔枝单果平均重24.8克,果皮薄约0.5~1毫米,龟裂片多呈四边形或多角形,裂片峰细而钝。果肉乳白色,可食部分占71.6%,含可溶性固形物18.9%,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盛夏时节当地叶绿果红,吸引各地商贾进行商贸交易。
山枣糕
山枣糕是广东潮汕地区传统糕点,以野生山枣果肉与白糖为原料制成的原生态食品,始于清代后期,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制作需经选果、煮熟去皮核、剔除杂质、掺糖搅拌及煮晒等多道手工工序,成品色泽金黄澄亮,酸甜爽口且柔润不黏,含有维生素C、B、E及果胶成分。该产品原料采自本地特有的野生山枣,饶平因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适宜山枣生长,近年种植面积扩至万余亩,渔村、新塘等地出产质量最佳。山枣糕被广东省及汕头市评为优质产品,作为潮汕凉果代表入选绿色食品名录,主要销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深受当地侨胞青睐。
饶平乌猪
饶平乌猪是原产于广东省饶平县三饶、浮山、浮滨、东山等地区的优良地方猪种,属于肉脂兼用型品种。该猪种全身黑毛,具有鬃毛粗硬、四肢直挺、头型细长等显著外貌特征,适应性强且耐粗饲,母猪奶头多为5-6对排列整齐。其瘦肉率可达55%以上,肉质纯香,仔猪与母猪在省内外市场广受欢迎。传统饲养方式采用薯叶、菜叶等自然饲料,被认为是保持肉质优良的重要因素。
岭头奇兰
岭头奇兰,俗名叫俏乌龙,属岩茶类,又称红军茶,外号叫红毛野生山茶,广东珠三角地区叫奇兰(注:非福建奇兰茶),系采大叶奇兰种鲜叶制成,以岭头所产质量最佳。岭头地处凤凰山麓,海拔400余米,境内山岭蜿蜒,竹木苍翠,云雾笼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茶园多选用无性系大叶奇兰茶苗种植和施用花生麸培育,茶树生长茂盛,鲜叶内含芳香物质丰富。
饶平香米
饶平香米是广东省饶平县特有的稻米品种,原产于三饶镇北部山区,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代。该品种具有米粒圆润似珠、稻株高达近两米的独特形态特征,其核心特性表现为少量添加即可使整锅米饭或糕点产生浓郁桂香味,因而获得“珠米桂香”美誉。香米种植对土壤环境要求严苛,仅能在特定区域存活,据记载早在1915年便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项。目前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被纳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重点品类。
樟溪龙眼
樟溪龙眼是樟溪种植的龙眼。
樟溪种植的龙眼,品类繁多。以草铺、石硖、福眼等优稀名种为主,并已形成连片果林基地,分布在全镇各村庄,面积多达三千亩。一簇簇的绿色果园,尉为雅观。尤其是刘厝埔、龙光、锡坑、烈火、新民等管理区,更是产丰质优,品味独特。
主要分水蜜和沙蜜两大类;水蜜型龙眼特点是:果实圆球形,特大, 平均果粒重17克,肉白软晶莹滑稍韧;汁多,剥壳流汁,淡甜带蜜味,可食部分70%,果皮黄褐,如福眼,乌圆。沙蜜型龙眼有草铺、石硖,鲜果特点是果实大,扁圆形而略歪,皮黄褐色,易剥,肉厚核小爽脆,味清甜,糖分高。
饶平虾蛄
饶平虾蛄学名管虾,别名琴虾或赖尿虾,属于甲壳纲虾蛄科生物。主要产于浅海沙底区域,栖息于浅水泥沙或礁石裂缝中。其肉质鲜甜嫩滑且膏脂饱满,蛋白质含量达20%,兼具补肾壮阳、活血生津等药食功效。作为传统水产品,饶平虾蛄常见于沿海群众餐桌,现已发展为城市餐馆的佳肴。
宝斗饼
宝斗饼是广东潮州饶平黄冈镇特产,属潮汕特色小吃,八角四方,形似骰子,别名“斗仔”。饼皮以新鲜鸡蛋、猪油、豆油混合精面粉烘制,馅料含绿豆泥、白糖、冬瓜丁等,具有松软清甜、不粘牙的特点,深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2010年入选饶平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该饼起源于黄冈一户人家,相传妻子为激励赌输的丈夫,制成宝斗状饼食以促其经营饼铺。抗日战争时期,黄冈凉果店老板吴成泉在汕头聘请名师制作,销量激增。现代黄冈镇“色香”饼店沿袭传统工艺,每日限量供应12块/人,需提前订购,明荣饼铺传承四代手艺,采用平底锅煎烙工艺,五分钟可制得六面金黄的成品。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景点
道韵楼
道韵楼,俗称大楼,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北部山区三饶镇南联村,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完工,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道韵楼以“古、大、奇、美”著称,整座楼呈八卦形,卦与卦之间巷隔开。楼内充满8的倍数——72间房、32口井、112架梯。围楼内广场中有两口井,象征太极中的两仪阴阳鱼眼。坐南朝北,周长328米,高11.5米,墙厚1.6米。道韵楼内部有雕梁画栋、倒吊莲花、壁画、雕塑等,是历史、文化、民俗等的观光胜地。2006年5月25日,道韵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溪水库
汤溪水库位于饶平县北部的黄岗河中游,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发电、养鱼等综合效益。集水面积667平方公里,总库容3.78亿立方米。1958年9月动工兴建,1960年12月竣工。后经多次改建加固,先后对压力管、主副坝、溢洪道闸门和鼻坎等进行处理、改善,至1984年春完成。
石壁山风景区
石壁山风景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区北面2000米的栖云山,海拔157米,总面积约7.5平方千米,总体规划区3.2平方千米,设置核心保护区、游乐度假区、文化与综合服务区和森林探险区等4个功能区,是休闲健身、登高揽胜、科普教育、善信朝圣的重要场所,有饶平县城“后花园”之称。1990年12月11日,饶平县石壁山风景区管理处注册成立。2020年9月,石壁山风景区共投资约6900万元,完成升级改造,成为新“网红”打卡点。1981年7月,石壁山风景区内“涑玉泉”景点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09月14日,石壁山风景区入选“潮州市主要景区景点”。
三饶城隍庙
三饶城隍庙位于三饶镇中华路,是饶平最大的城隍庙。城隍作为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三饶城隍庙规模之大,可以用俗语“饶平城隍大过府”来形容。朱元璋为了加强神权的统治,各级官员赴任时都要向城隍宣誓就职。城隍庙规模不小于府县衙门。城隍庙宇之大、品级和某些建筑规格之高,都为潮汕地区古建筑所罕见的。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琴峰书院
琴峰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饶邑县令宫文雅倡议在社学基础上改建而成。书院坐落于饶平县三饶镇的大金山东麓,坐西北向东南,依山而筑,前低后高,占地26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呈二进二厢布局,面阔16.6米,进深24.8米。在科举时代为饶平县最高学府之一,培养众多人才,院内现存《饶平县知县正堂……》碑等三通碑刻,1988年列为饶平县文物保护单位。书院初名「在城书院」,次年改称「三饶书院」,光绪三年(1877年)因避讳潮州金山书院定现名。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科举后改为县立学堂,后更名为「饶平县立第一高等学堂」,现为三饶镇中心小学使用,建筑主体保留清末重修样貌。
启明楼
启明楼位于广东省饶平县上饶镇二善村楼子背自然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整体坐东向西呈圆形布局,直径达100米,占地面积约7951平方米。建筑采用二环围结构,内围设有前平房与后三层楼房共32开间,外围包含前平房和后二层楼房共48开间,中心设内埕及水井,门前建有池塘。该楼以石墙基、石构门楼为基础,墙体采用黄泥土夯筑工艺,灰瓦屋面配悬挑檐口,是清末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2011年4月被列为饶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狮子寺
狮子寺,又名石佛寺,位于饶平县汫洲镇汫西乡青山,始建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1994年起由释清虚(内字达妙)主持修建,至2003年夏基本完工。寺院依山面海,气势磅礴,山门前有汫洲镇市区大公路经过。南宋末年,有北僧流落至此结庐修行,雕刻石佛坐像及天然石观音菩萨坐像,得名石佛寺,闻名遐迩。元代因海潮毁寺,仅存传说。1994年应乡民请求,释清虚主持重建工作。
古岭寺
古岭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北郊栖云山东麓霞西管区古笃岭径,始建于清初,1992年至1997年由住持释达悟尼师主持重建。寺院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呈三进格局,含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王菩萨殿及准提菩萨殿,寺后现存清初巨石佛字刻石。寺院前临南海柘林港湾,背倚栖云山,环境清幽,寺柱刻有佳联妙墨,兼具礼佛与游览功能。该寺初建时为古道旁小寺院,设开水桶供路人饮用,后逐渐荒废。1990年由港台同胞及乡民倡议重建,释达悟尼师筹资66万元,1992年兴建大雄宝殿,次年竣工后历时四年完成续建工程。寺院东厢设二层楼,前有灰埕及放生池,四周果树葱茏,形成完整宗教建筑群。
郑清之墓
郑清之墓在饶平县海山镇坂上村三百门大湾山北麓,为纪念南宋忠臣丞相郑清之而建。
紫来楼
紫来楼位于广东省饶平县樟溪镇乌溪村,是由钟氏先祖于明嘉靖年间自福建迁居后,于明末建成内围,清初扩建外围“拱赐”,形成二围结构,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该楼坐西向东,呈圆形,内含54间房屋、3口水井及祖厅等设施。内围为双层土楼,高6.8米,外墙以灰、砂、土夯筑,设枪眼、炮眼及铁钩连接墙体,祖厅屋顶夹层可藏匿40余人。外围增建后形成内高外低的独特布局,兼具客家土楼“八防”防御功能与潮汕地域建筑特色。楼中心设八卦图广场,房屋首层居住、二层储物,整体结构为潮汕地区罕见的明清两代组合式土楼实例。
永善东华楼
永善东华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永善村,建于1952年,属圆形土楼建筑。该建筑坐东朝西,直径35米,占地面积962平方米,整体采用二进围屋结构,前部为平房,后部建有双层楼房,中心设有内埕,共设22间房屋并保留一口水井。建筑主体由青砖构筑门楼,石质墙基支撑田土垒筑墙体,屋面铺设灰瓦,檐口采用悬挑工艺。该楼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状况完好,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是饶平人民为纪念黄冈丁未革命和中国辛亥革命而建造的景点。
中山公园与附近的连厝坟丁未起义誓师遗址、中山路的丁未革命纪念塑像和余既成纪念馆等,组成纪念黄冈丁未革命系列景点,这些遗址也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为教育后人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中山公园纪念亭前建了孙中山先生铜像、人工湖、湖心亭、九曲桥廊等景观,据史料记载,丁未黄冈起义发生于1907年,因流年为丁未年而得名。那个时候革命党人、籍贯潮安彩塘华侨许雪秋受孙中山指示,于1907年5月22日晚召集一千多人在饶平黄冈誓师起事,与清廷官兵激战一夜占领了黄冈。之后,起义于当年5月27日被清政府所镇压,许雪秋等暂赴香港避难,共有343名革命党人光荣牺牲,起义历时共六天。该次起义在我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辛亥革命的第三次预演,也是国民革命中革命者伤亡最多的一次起义。孙中山先生后来在《建国方略》中对丁未黄冈起义有着高度的评价。1934年饶平在黄冈中山公园内建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树起七面石碑,上面镌刻起义经过和在起义中牺牲的343位烈士的芳名,对此进行了纪念。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下辖区域
黄冈镇
黄冈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位于南海之滨、闽粤交界处,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16°6′,北纬23°4′。东邻福建省诏安县,西连钱东镇,南至南海,北接联饶镇,处于汕头和厦门两个经济特区之间。是饶平县县城,饶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截至2012年,黄冈镇总面积84.3平方千米,辖12个社区和25个村。全镇共有园地2682亩、林地25532亩、浅海滩涂10933亩。全镇户籍人口19.7万人,旅居海外侨胞约2.6万人。2012年黄冈镇农业总产值6.0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915元,工业总产值38.46亿元,外贸出口1.8亿美元,年外贸出口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3个,利税4.18亿元。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2011年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19年10月,黄冈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上饶镇
上饶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位于饶平县北部山区,北、东与福建省平和县、诏安县相接壤,南与饶平县饶洋镇相毗邻,西与大埔县相接,区域面积101.13平方千米。2018年末,上饶镇户籍总人口共6.62万人。截至2019年10月,上饶镇共辖22个行政村、2个社区。2016年12月,上饶镇工农业总产值为3.6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产值2.2亿元,农业总产值为1.4亿元。全镇国、地两税收入339.17万元,其中国税262.78万元,地税76.39万元。
饶洋镇
饶洋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位于饶平县北部,东与福建省诏安县交界,北与上饶镇连接,西与大埔县接壤,南与新丰镇、建饶镇毗邻,区域面积84.7平方千米。2018年末,饶洋镇户籍总人口共7.23万人。截至2019年10月,饶洋镇共辖1个社区,25个村。饶洋镇辖区内蓝屋畲族村是饶平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畲族村落,境内东西为山脉,中间为带状河谷小平原,黄冈河自北向南穿越全境,最高峰为西岩上尖髻,海拔1256米。2019年,饶洋镇工农业总产值4.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6亿元,规模上企业产值1.6亿元,农业产值1.7亿元。
新丰镇
新丰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位于饶平县北部山区,北接饶洋镇,东联建饶镇,南与三饶镇为邻,西与韩江林场及大埔县接壤,区域总面积117.38平方千米。2018年末,新丰镇户籍总人口共7.15万人。截至2019年10月,新丰镇共辖16个行政村、3个社区。新丰镇是粤东、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主要的商品集散地,是饶平县饶北山区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有700多年的陶瓷生产历史,素有饶平陶瓷发祥地之称。2016年,新丰镇实现规模上工业产值20.52亿元,同比增长10%。
建饶镇
建饶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位于饶平县北部,东与福建省诏安县秀篆镇、霞葛镇相邻,西接新丰镇,南连汤溪镇、东山镇、三饶镇,北与饶洋镇接壤。区域面积73.2平方千米。 2018年末,建饶镇户籍总人口共1.77万人。截至2019年10月,建饶镇共辖15个行政村。建饶镇是革命老区镇,拥有山林面积92929.5亩(含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44412亩),茶园面积近10000亩,全镇宜林山地栽植率达95%,森林覆盖率为76%,森林蓄积量达9.5636万立方米。2019年,建饶镇工农业总产值25449万元,同比增长5.5%。
三饶镇
三饶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地处饶平县北部盆地中部,东连福建平和,西毗潮州、丰顺,南通三百门港,北接梅州大埔,闽粤公路干线穿城而过,是闽粤两省五县交界处的物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辖区面积共151.74平方千米。2018年末,三饶镇共有户籍人口59980人。截至2020年6月,三饶镇下辖1个社区和18个行政村。三饶镇是饶平老县城,县治史近500年,是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省中心镇、国家发改委首批立项“省级低碳产业示范园区”,是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2020年,三饶镇实现工业产值17.4亿元,其中规模上企业工业产值11.6亿元;农业总产值2.62亿元;固定资产总投资2299万元;税收收入5228万元。
新塘镇
新塘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地处饶平县北部,东与三饶镇接壤,南与汤溪镇相连,西与潮安县凤凰镇交界,北与韩江林场毗邻。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58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79.9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新塘镇户籍人口23419人。明清时期属弦歌都下饶堡。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在城区。1993年10月,乡改镇。截至2020年6月,新塘镇辖14个村,镇人民政府驻新塘圩33号。2011年,新塘镇本级财政收入312万元,上缴国地税579万元。2019年,新塘镇有工业企业3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汤溪镇
汤溪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地处饶平县中部,东与东山镇毗邻,南与浮山、浮滨镇接壤,西与新塘镇交界,北与三饶镇、建饶镇连接。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33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80.8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汤溪镇户籍人口12138人。明清时期属县弦歌都东洋堡。民国十七年(1928年),分属附城区、浮山区。1986年11月,改区为镇。截至2020年6月,汤溪镇辖13个村,镇人民政府驻汤溪水库副坝西侧。2011年,汤溪镇的本级财政收入180万元,上缴国地税524万元。2019年,汤溪镇有工业企业15个。
浮滨镇
浮滨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地处饶平县中西部,东与浮山镇毗邻,南与樟溪镇相接,西与潮安县交界,北与汤溪镇相连。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8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59.3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浮滨镇户籍人口26982人。明清时期属饶平县弦歌都东洋堡。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浮山区。1993年10月,乡改镇。截至2020年6月,浮滨镇辖32个村,镇人民政府驻桥头村北侧政府路21号。2019年,浮滨镇有工业企业128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个。
浮山镇
浮山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地处饶平县中部,东与东山镇、新圩镇交界,南与樟溪镇接壤,西与浮滨镇连接,西北与汤溪镇毗邻。行政区域总面积69.7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浮山镇户籍人口34186人。1951年8月,属县第五区(浮山)。1956年底,撤区析出为乡。1983年11月,改为浮山区。1986年11月,区改镇。截至2020年6月,浮山镇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浮山大道188号。2019年,浮山镇有工业企业1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6个。
东山镇
东山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地处饶平县中部,东与福建省诏安县交界,南与浮山镇接壤,西与汤溪镇毗邻,北与建饶镇相接。行政区域总面积74.5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东山镇户籍人口23473人。1956年底,称东山乡。1973年,从浮山公社析出成立东山公社。1983年11月,公社改区。1986年11月,区改乡。1993年10月,建东山镇。截至2020年6月,东山镇辖1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东山大道40号。2019年,东山镇有工业企业9个。
新圩镇
新圩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地处饶平县中部,东、北与福建省诏安县交界,南与联饶镇毗邻,西、北与浮山镇接壤。行政区域总面积93.2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新圩镇户籍人口37828人。1956年,称新圩乡。1961年6月,建立新圩公社。1983年11月,撤公社改区。1986年11月,区改镇。截至2020年6月,新圩镇辖3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长彬寨山。2019年,新圩镇有工业企业2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
樟溪镇
樟溪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地处于饶平县西南部,东与新圩镇和联饶镇相连,东南与高堂镇接壤,南与钱东镇毗邻,西与潮安县交界,北接浮滨镇和浮山镇,行政区域总面积10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樟溪镇户籍人口20220人。1956年底,称樟溪区。1961年4月,设樟溪公社。1983年11月,撤公社恢复樟溪区。1986年11月,樟溪区改镇。截至2020年6月,樟溪镇辖21个村,镇人民政府驻烈火村府前路6号。2019年,樟溪镇有工业企业1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个。
钱东镇
钱东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东与县城黄冈镇毗邻,西与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湘桥区铁铺镇交界,南与汫洲镇接壤,北与高堂镇、樟溪镇相连。钱东镇版图总面积122.66平方千米,下辖25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87224人(2017年)。2017年,钱东镇工业产值41.11亿元,比增1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3.4亿元,比增7.9%。钱东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曾获“中国盐焗鸡之乡”、“广东省卫生先进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2019年7月24日,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高堂镇
高堂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东南黄冈镇相连、东北与联饶镇交界,南与钱东镇毗邻,西北与樟溪镇接壤,镇区总面积25.42平方千米,人口24556人(2017年)。高堂镇属黄冈河冲积地带,黄冈河从北向南穿境而过,沿岸为冲积水稻土和潮沙土(旱园),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宜种植农作物和蔬菜。镇内最出名的特产是高堂菜脯,获得过广州市首届青年“三高”农业产品优秀奖。201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7488万元,工业总产值40792万元,人均收入高达6153元。此外,高堂镇的金光寺是著名的景点,在2004年12月,金光寺被省宗教厅授誉为“文明宗教活动场所”。
联饶镇
联饶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地处饶平县东南部,东与福建省诏安县交界,南与县城黄冈镇毗邻,西与高堂、樟溪镇接壤,北接新圩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6.2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82.0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联饶镇户籍人口39796人。明清时期,分属弦歌都东洋堡和宣化都黄冈堡。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黄冈区。1988年,联饶乡改镇。截至2020年6月,联饶镇辖24个村,镇人民政府驻联饶镇区(深塗)政光路18号。2011年,联饶镇的本级财政收入292万元,上交国地税709万元。2019年,联饶镇有工业企业28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所城镇
所城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地处饶平县东南部,东、东北与大埕镇和福建省诏安县交界,南濒南海与南澳县隔海相望,西与柘林镇毗邻,西北与黄冈镇相接。镇人民政府距县城15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52.6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所城镇户籍人口45181人。明清时期,分属饶平宣化都大港、高埕、柘林栅。1986年11月,东界区析为所城、大埕2个镇。建镇时,所城镇靠近国道324线的碧岗、仙春2乡划归黄冈镇管辖。截至2020年6月,所城镇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大城所北侧。2011年,所城镇的本级财政收入812万元,上缴国地税1249万元。2019年,所城镇有工业企业11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大埕镇
大埕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地处饶平县东南部,东、东北与福建省诏安县交界,南濒南海大埕湾与南澳县隔海相望,西与所城镇毗邻。镇人民政府距县城20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31.7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大埕镇户籍人口34696人。明清时期,属饶平宜化都大埕栅。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东界区。1986年11月,从东界区析出设大埕镇。截至2020年6月,大埕镇辖7个村,镇人民政府驻鸿程大道3号。2011年,大埕镇的本级财政收入220万元,上缴国地税520万元。2019年,大埕镇有工业企业1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个。
柘林镇
柘林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地处饶平县南部,东、北与所城镇接壤,南濒南海与南澳县隔海相望,西濒南海柘林湾。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2千米。 行政区域总面积14.2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柘林镇户籍人口为17067人。1965年,从东界公社析出设柘林公社。1983年11月,柘林公社改镇。截至2020年6月,柘林镇辖3个社区、4个村, 镇人民政府驻柘林镇中堤路1号。2011年,柘林镇农业总产值1.64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129元。2019年,柘林镇有工业企业2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汫洲镇
汫洲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地处饶平县南海滨,东与黄冈镇接壤,南与海山镇隔海相望,西与汕头市澄海区交界,北与钱东镇毗邻。镇人民政府距县城10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38.3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月,汫洲镇共63469人。明清时期,属饶平信宁都汫洲堡。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平(讲)洲区。1983年11月,汫洲公社改镇。截至2020年6月,汫洲镇辖8个社区、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镇区中心石垢公南井新路北50米处。2019年,汫洲镇有工业企业46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
海山镇
海山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地处饶平县南海滨,由海南、海北两个岛屿组成。东临柘林湾,南与南澳县隔海相望,西与汕头市澄海区毗邻,北与汫洲镇相接。镇人民政府距县城22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69.1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海山镇户籍人口81224人。明清时期,属饶平信宁都汫洲堡。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设海山区。1986年,区改镇。截至2020年6月,海山镇辖5个社区、12个村,镇人民政府驻隆北社区。2011年,海山镇的本级财政收入539万元,上缴国地税477万元。2019年,海山镇有工业企业26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韩江林场
韩江林场,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位于饶平县西北部,北与新丰镇接接壤,南与三饶镇毗邻。辖区总面积67.49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末,韩江林场总人口有1742人。
韩江林场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黄坪林场。1962年,与大埔县大埔林场合并改名为国营韩江林场。1964年,与大埔林场分开,保留名称为国营韩江林场。 截至2021年10月,韩江林场辖1个生活区。
历史沿革
设治前
寓意取县名“饶平”。盖“饶永不瘠,平永不乱”也。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派兵平南越,守五岭。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饶平地域属南海郡。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揭阳县(属南海郡)含饶平地域。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分南海郡置东官郡,析揭阳县置海阳、潮阳、绥安、海宁四县。饶平地域属东官郡海阳县。义熙九年(413年)分东官郡,立义安郡。义安郡辖海阳、潮阳、妥安、海宁、义招五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南朝时期,饶平地域属义安郡海阳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置义安郡,撤消海阳县。于义安郡治所置义安县,属循洲。饶平地域属义安县。开皇十一年(591年)始置潮州。领义安、潮阳、绥安、海宁、义招五县。饶平地域属义安县。大业三年(607年),罢潮州,复义安郡。领海阳、潮阳、万川、海宁、程乡五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罢郡为州,复置潮州。领海阳、潮阳、程乡三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潮州为潮阳郡。领海阳、潮阳、程乡三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乾元元年(758年),罢潮阳郡,复罢潮州。领海阳、潮阳、程乡三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宋淳祐三年(1243年),潮州知府郑良臣主持创建黄冈城寨。淳祐六年(1246年),潮州知府陈圭捐资建林姜桥、陈塘桥、水磨头桥、百丈埔桥、黄冈五里桥、竹林径内大桥、竹林第二桥等石桥。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潮州为潮州路。领海阳、潮阳、揭阳三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至正十三年(1353年),建柘林镇风塔(石塔),塔高20米,塔基围16米,七层八面。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为潮州府。领海阳、潮阳、揭阳、程乡四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同年,倭寇进犯惠州、潮州。洪武三年(1370年),罢黄冈巡检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潮州府于宣化都大埕筑大城,设大城守御千户所(明朝军事组织)。永乐七年(1409年),倭寇多次劫掠南澳,并据为巢穴,南澳乡民被迫迁于苏湾都(今澄海区境)。
设治后
饶平置县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析海阳县(今潮安区)太平乡的宣化、信宁二都,光德乡的滦州、清远、弦歌三都,怀德乡的秋溪、龙眼城、苏湾三都,共8都置饶平县。县治设于弦歌都(清时改称为元歌都)下饶堡(今三饶镇),并建筑县城(土城)。此前南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曾游历于饶,夜宿双流寺,闻鼓角声,起视四方,见山川奇秀,说此处将来必为城邑。遂题“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天下饥荒,此处半收”的碑记,置县时以此寓意取县名“饶平”,盖“饶永不瘠,平永不乱”也,县治设于弦歌都下饶堡(今三饶镇)。
明嘉靖五年(1526年),划出光德乡的滦州、清远两都置大埔县。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划出怀德乡的秋溪都归海阳县,划出苏湾都置澄海县。
万历四年(1576年),划太平乡信宁都的南澳4澳(深、隆、青、云)设南澳镇(南澳镇设漳潮协守统管,由诏安县、饶平县共管)。其中青、云两澳属诏安县管辖;深、隆两澳由饶平县管辖。
清康熙八年(1669年),诏安县管的青、云两澳重归饶平县管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复南澳镇,青、云两澳又归诏安县管辖。
清雍正十年(1732年),设南澳厅,行政隶属与饶平脱钩(注:1958年11月至1959年11月,南澳县曾并入饶平县)。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9月),粤东地区行政区划更名9次,饶平随粤东地区行政区划更名而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从1949~1979年,饶平隶属先后更动8次。
1949年12月,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
1950年2月,属潮汕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10月,属潮汕专员公署。
1952年,属粤东办事处。
1952年11月,属粤东行政公署。
1956年11月,属汕头专员公署。
1967年3月,属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8年3月,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后,饶平行政隶属又有3次更动。
1980年1月,属汕头行政公署。
1983年,7月广东省决定,12月国务院批准,实行地市合并、市管理县体制,汕头市管辖潮阳、揭阳、饶平、普宁、澄海、南澳、惠来、揭西八个县和安平、同平、金园、金砂、达濠、郊区六个市辖区以及潮州市共15个县级单位。
1991年12月,潮汕地区的政区建制作了一次大调整,原汕头市域分设为今汕头、潮州、揭阳3个地级市,潮州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潮州管辖新设立的湘桥区(县级)、新恢复的潮安县和原汕头市管辖的饶平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饶平置县时地域广袤,总面积约5000多平方千米,置县后境域多次更动。明嘉靖五年(1526年)划出光德乡的州、清远两都置大埔县。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划出怀德乡的秋溪都归海阳县,划出苏湾都凑置澄海县。明万历四年(1576年)划太平乡信宁都的南澳四澳(深、隆、青、云)设南澳镇(南澳镇设漳潮协守统管,由诏安县、饶平县共管)。其中青、云两澳属诏安县管辖;深、隆两澳由饶平县管辖。
清康熙八年(1669年)撤南澳镇,诏安县管的青、云两澳重归饶平县管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复南澳镇,青、云两澳又归诏安县管辖。清雍正十年(1732年)设南澳厅(清代在新开发区的一种政区设置),行政隶属与饶平脱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境先后更动4次。1949年10月25日,县属隆都区(面积65.7平方千米)划归澄海县管辖。1956年9月,三饶区的上陶、坪石、上园3个村(面积10平方千米)划归大埔县管辖。1958年11月,县属凤凰区(面积305平方千米)划归潮安县管辖。1958年11月,南澳县并入饶平县。1959年11月,析原南澳县境域恢复南澳县建制。至2005年底,饶平县陆域面积为1694.0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533平方千米,合计总面积2227.06平方千米。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末,饶平县辖21个镇(上饶镇、饶洋镇、新丰镇、建饶镇、三饶镇、新塘镇、汤溪镇、浮滨镇 、浮山镇、东山镇、新圩镇、樟溪镇、钱东镇、高堂镇、联饶镇、黄冈镇、所城镇、大埕镇、柘林镇、汫洲镇、海山镇),下设356个村、40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饶平县广场东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饶平县地处潮州市东部,东北与福建省诏安县、平和县交界;南濒南海,与汕头市南澳县隔海相望;西南与潮安区、湘桥区、汕头市澄海区毗邻;北和大埔县接壤。辖区总面积2227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169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533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
饶平县位于潮汕平原边端,是广东山区县之一。其地形依山傍海,地势北高南低。东、北、西三面环山,中部谷地、盆地、平原交错分布,南临南海。西北为丘陵,间有空谷和盆地,东南部滨海为台地和冲积平原。海域有大小岛屿47个,最大海山岛面积46.9平方千米,建国后通过大规模的人工围海造田,使海山岛与大陆相连;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山峰为西岩山,海拔达1256米。黄冈河自北端发源,作南北走向沿中心迁回出南海,构成黄冈河平原丘陵区。
饶平县境东西狭、南北长,呈马蹄形。大致可分三个部分:溪头以北(即黄冈河上游)称饶北地区,以低丘和丘陵为主。西岩山上尖髻为饶平县最高点,海拔1256米。中心部分的冲积平原为黄冈河冲积物构成,一般高于河面2—5米。溪头以南至赤岭一带(即黄冈河中游)称为饶中地区,以高丘及低丘占广大面积,山间盆地相当发育为特点。赤岭以南称饶南,又称黄冈河三角洲以低丘及河积海积平原为主,沿海岛屿罗列,海岸港湾多。丘陵多半形态浑圆,顶部平坦,坡度和缓,高度一般不超500米。
气候
饶平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季风明显,雨量充沛,全年无冬,年平均气温21.4℃,降雨量1475.9毫米,农作物年可三熟,作物生长条件良好。据县气象站1956年、1985年资料,平均年日照时数2114小时,太阳辐射量124.72千卡/厘米,气温21.4℃,最热月为七月,平均温度28.1℃,极端最高温度38.6℃;最泠月为一月,平均温度13.4℃,极端最低温度0.8℃(三饶-3.5℃)。初霜期12月31日,终霜期1月16日,无霜期349天。年平均降雨日129天,降水量1475.9毫米,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1983年达2173.8毫米,最少的1962年942毫米;由于地形关系,各地雨量也有差异,南部沿海年均1277.2毫米,北部山地年均1700毫米左右,西北部的新安、坪溪、新塘等处年均达2000毫米以上。降水时间分布基本呈单峰型,上半年逐月增多,6月份最高峰,以后又逐月减少。蒸发量年均2025毫米,气压年均1013.3百帕,相对湿度年均79%,本县常年盛行偏东风,次为偏北风及偏南风,西风极少。
水文
境内以黄冈河自成水系,发源县境北端的上饶镇上善大岽坪,作南北迂回走向,流经上善、上饶、饶洋、新丰、三饶、汤溪、浮滨、浮山、樟溪、高堂、联饶、黄冈等十二个乡镇,于黄冈东侧的石龟头出海,全长87.2千米。沿途汇入的溪流主要有:九村溪(长23千米)、食饭溪(长23.5千米)、新塘溪(长20千米)、青竹径溪(长17.8千米)、东山溪(长28千米)、浮滨溪(长20.5千米)、大陂溪(长13.5千米)、樟溪(长23.7千米)、新圩溪(长25.2千米)和联饶溪(长15.5千米)等。整个河系集雨面积1256.1平方千米(含境外共1317.5平方千米),占饶平县陆域的75%以上。此外,在县境边缘地区和岛屿还有一些溪流,如上善溪,坪溪及大埕埭溪、炮台山溪等,分别注入韩江或直接出海。集雨面积约340平方千米,占饶平县陆域面积的20%以上。
自然灾害
饶平县较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龙舟水”、干旱,低温阴雨、寒露风、低温霜冻等。饶平县自1951—1985年,粮食生产因受台风影响造成较明显减产的有1959年、1960年、1961年、1974年、1975年,受“龙舟水”明显影响的有1965年、1966年、1968年、1974年、1976年;晚稻受寒露风与冷害较大影响的有1967年、1971年、1974年、1975年,1976年,受冬寒霜冻明显影响的有1963年、1975年、1981年、2002年;还有一些年份,因倒春寒而造成死秧烂秧现象。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饶平县背山面海,全县境内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全县河流主要为黄冈河系,黄冈河为县域最大的独立河系,发源于上饶镇大岽坪山麓,流经上饶、饶洋、新丰、三饶、汤溪、浮山、浮滨、樟溪、高堂、联饶、黄冈11个镇,至黄冈石龟头注入南海,全长87.2千米,纵贯全县。沿河汇集九村溪、食饭溪、新塘溪、浮滨溪、东山溪、新圩溪、樟溪溪、联饶溪8条主要支流和10多条小溪流,构成全县水系大动脉。其下游原分西溪、猪哥溪、渔橱溪、大澳溪、东溪和东溪仔共6条直流入海。1958年整治黄冈河,改为东溪独流出海。全流域集雨面积1317.5平方千米,其中属县境面积1256.1平方千米,占全县陆域总面积的74.1%。此外,县域边缘有柏峻溪、坪溪溪、径南溪注入韩江;灰寨溪、德林溪、南坑溪、大坑溪、水吼溪及其他溪流均直注入海。主体补给来源于大气降雨,因降雨分布不均,不少地方仍严重缺水。年平均降雨日129天,降水量1475.9毫米,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1983年达2173.8毫米,最少的1962年942毫米;由于地形关系,各地雨量也有差异,南部沿海年均1277.2毫米,北部山地年均1700毫米左右,西北部的新安、坪溪、新塘等处年均达2000毫米以上。降雨量大都集中在夏秋4月至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7%-81%,降水时间分布基本呈单峰型,上半年逐月增多,6月份最高峰,以后又逐月减少。
新中国成立以来,饶平县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48个,山塘406个,有效蓄水库容共5.46亿立方米,独流出海的黄冈河下游东溪水闸控制集雨面积占县境总面积的78.9%,在调蓄洪水方面,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土地资源
饶平县位于潮汕平原边端,地形依山傍海,地势北高南低。东、北、西三面环山,中部谷地、盆地、平原交错分布,南临南海。西北为丘陵,间有空谷和盆地,东南部滨海为台地和冲积平原。山地占全县陆地面积70%以上,耕地仅占15.8%,是广东山区县之一。2021年全县现状耕地共94.25平方千米(14.14万亩),其中省下发稳定耕地89.50平方千米(13.43万亩),现有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46.76平方千米(22.01万亩),现状建设用地121.65平方千米(18.25万亩)。
植物资源
饶平县属南亚热带季雨林区,植被多为次生草本植物群落及灌木林、稀疏乔木。2021年林地面积约103413.33公顷,森林覆盖率63.81%,活立木蓄积量453.97万立方米。以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县内分布植物种类约有106个科,240多个属,共1300多种,较常见的有160余种,主要有:
饶平县有乔木类:马尾松、杉木、荷木、台湾相思、红椎、五叶椆、鸭脚木、油桐、樟树、苦楝、枫树、粗叶榕、小叶榕、木棉、风凰木、杨梅、荔枝、龙眼、黄皮、青榄、乌榄、芒果等。
饶平县有灌木类:油茶、茶树、桃金娘、岗松、破布叶、山杜英、黑面神、毛果算盘子、乌柏、桃、李、桑叶、梅叶冬青、黄荆、九里香等。
饶平县有竹类:毛竹、力竹、青皮竹、麻竹、桂竹等。
饶平县有藤本:葛藤、金银花、玉叶金花、菝葜、酸藤果、山鸡血藤、百足藤等。
饶平县有蕨类:苏铁蕨、乌毛蕨、桫椤、金毛狗等。
饶平县有草木:大芒、小芒、飞扬草、金钱草、鬼针草、车前草、排钱草、五月艾、香丝草、马樱丹、野百合、长尖莎草、红翅莎草、火炭母、竹节草、凤毛草、刺芒野古草等。
饶平县有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苏铁蕨、桫椤、金毛狗等。先后从外地或国外引进的植物有南洋杉、大叶桉、落羽杉、南洋楹、川楝、湿地松、隆缘桉、柠檬桉、大叶相思、乌占相思、红花天料木、降香黄檀、柚木、麻栋、木麻黄、刺槐、侧柏、羊蹄甲、黄榕、玉兰等。还有大粒龙眼、蜜柚、木瓜、地毯草等优质果树或草类,以及槟榔、沙姜、生地、元参、红兰、菊花等中草药品种。
动物资源
饶平有珍稀动植物140余种,有国家一级保护的蟒蛇;国家二级保护或国际公约二类保护的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虎纹蛙、大毛鸡、小毛鸡、白鹭、猫头鹰、老鹰、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等;一般性保护动物有野猪、豪猪、果子狸、松鼠、山羊、林麝、华南兔、草鹭、绿鹭、原鸡、鹧鸪、斑鸠、杜鹃、八哥、麻雀、燕子、喜鹊、乌鸦、水鸭、水蛇、青竹蛇、乌龟等。
此外,饶平县有每年还有大天鹅、小天鹅等候鸟迁徙时途经县境。南部海滨及岛屿还有众多的海鸟栖息、繁衍。柘林镇西澳岛成了白鹭的天堂。
饶平县地处粤东沿海,海岸(岛)线长136千米,海域面积533平方千米,渔业资源丰富,海域鱼类品种繁多。饶平海域已知和鉴定的鱼类分25目、131科、284属,共471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蓝圆鯵(巴浪)、金色小沙丁(鮕鱼)、单角鲀(迪仔)、大黄鱼(金龙鱼)、竹筴鱼(阔目)、脂眼鲱(乾鱼)、长体圆鯵(铁鮕)、金线鱼(红三)、鱿鱼、章鱼、墨鱼、带鱼、画鱼、长刺鲷鱼(立鱼)、乌鲳、银鲳、鲨鱼、鳗鱼、石斑鱼、海鲶、条尾鲱(红鱼)、黄鲫(黄只)、海蜇以及虾、琵琶虾、青蟹、梭子蟹等一百多个品种。水产养殖业形成海水网箱、对虾、鳗鱼和贝类四大养殖基地,海水网箱养鱼是饶平渔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具有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养殖主要有红斑、青斑、鲈科鱼、鲷科鱼、美国红鱼等优质品种。2021年全县海洋捕捞1.50万吨、海水养殖13.89万吨。全县传统网箱养殖规模达5万多格、165万平方米,年产量1.18万多吨。全县海水池塘养殖面积4120公顷,年产量3.34万吨。全县拥有滩涂小贝类养殖3000公顷,年产量6.5万吨。
矿产资源
饶平县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已发现的有铁、铜、钨、锡、高岭土、稀土、耐火土等23种矿产。其中较丰富的有高岭土、稀土,还有铁矿和其他有色金属矿。高岭土储量1亿吨以上,是发展陶瓷业的优越条件。
人口
人口数量
改革开放后,饶平县人口总量增长快,同时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人口的分布呈两大趋势:一是从乡村向城镇流动,二是向经济活跃地区外流。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饶平县常住人口817442人。
截至2023年末,饶平县常住人口8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6万人,下降1.95‰,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0.1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49.16%,比上年末提高0.38个百分点。户籍人口103.99万人(公安口径)。人口政策生育率(计生口径) 96.34%。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生口径) 1.25‰,比去年同期回落0.04‰。人口出生率(计生口径)7.33‰,比去年同期回落0.32‰。人口死亡率(计生口径)6.08‰,比去年同期回落0.28‰。
民族
饶平居民的祖先在西周至西汉时期为百越族之一,唐宋时期主要为俚族、畲族和疍民。唐宋以后,俚、畲等民族和疍民逐步同中原南下的汉人融合。至明清以后,主要为汉族。清光绪《饶平县志》记载:“明天启四年造册…….徭人,今名峯客,居于饶平县深山中,白沙潭、杨梅山、凤凰山、平溪、柘林、葵塘等处。”1958年凤凰划入潮安县(今潮安区),畲(輋)族人数减少。1988年6月5日,汕头市人民政府批准饶洋镇蓝屋村(54户285人)恢复畲族身份,畲族人口逐步增加。壮、苗、土家族等民族是1949年后外地调入饶平的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外地嫁入的妇女。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资料:全县户籍人口1061403人;登记中常住人口817442人,其中汉族人口815198人,占总人口的99.73%;畲族、壮族、苗族、土家族、瑶族、黎族等22个少数民族人口2212人,占总人口的0.27%。
政治
综述
2023年,饶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61.49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27亿元,同比增长5.9%,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1.7%;第二产业增加值123.47亿元,增长5.8%,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7.9%;第三产业增加值146.75亿元,增长3.6%,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0.4%。第三产业增加值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7.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3.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1%,金融业增长8.4%,房地产业增长3.5%,其他服务业增长1.6%。全县人均GDP为44175元,增长5.0%,按平均汇率折算人均6269美元,约为全省的41.3%,比2022年提高0.3个百分点,为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83.9%,比2022年提高1.9个百分点,
2023年,饶平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7亿元,增长10.7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32亿元,增长1.6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68亿元,增长0.01%;教育支出16.39亿元,增长0.06%;科学技术支出0.17亿元,增长108.6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46亿元,增长2.98%;卫生健康支出8.79亿元,增长6.67%;节能环保支出0.15亿元,下降54.0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6亿元,下降40.02%;交通运输支出1.98亿元,增长105.29%。各项税收收入16.1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5亿元,增长31.38%。全县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381.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21%,贷款余额152.02亿元,增长21.25%。
2023年,饶平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7.45亿元,比上年下降19.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57.68亿元,同比下降2.5%;民间投资57.68亿元,同比下降20.6%;房地产开发投资8.27亿元,同比下降68.4%。从产业投资情况看,第一产业投资2.34亿元,同比下降19.9%;第二产业投资48.66亿元,同比增长73.1%,其中工业技改投资8.28亿元,同比增长230%;第三产业投资56.45亿元,同比下降44.9%。
2024年,饶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94亿元,同比增长4.6%。
第一产业
2023年,饶平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5.83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农业产值82.32亿元,增长7.0%;林业产值1.35亿元,增长5.3%;牧业产值17.50亿元,增长3.8%;渔业产值46.14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8.52亿元,增长14.3%。
2023年,饶平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4.43万亩,同比增长0.4%。粮食播种面积36.44万亩,增长0.3%,其中水稻面积27.80万亩、番薯5.90万亩,其他粮食作物面积2.74万亩。粮食总产量15.19万吨,下降0.7%,其中水稻产量12.63万吨、番薯产量(5折1)1.71万吨,其他粮食作物0.8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4.17万亩,增长3.5%,总产量33.24万吨;茶叶种植面积15.56万亩,增长15.4%;总产量2.08万吨,增长11.0%;水果种植面积15.42万亩,总产量16.16万吨。
2023年,饶平县生猪饲养量44.04万头,其中出栏29.21万头,存栏14.83万头。
2023年,饶平县水产品总产量19.32万吨,增长4.3%,其中海水产品16.44万吨,增长4.3%;淡水产品2.88万吨,增长4.2%。
第二产业
2023年,饶平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13.1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82亿元,增长1.3%。在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下降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0.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下降21.2%。规上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26.09亿元,下降9.4%。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307.87亿元,增长0.8%。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32家,比上年减少10家。分行业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五大支柱行业87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3.54亿元,同比增长5.2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2.45%。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4.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5%。
2023年,饶平县资质上建筑业企业共15家,建筑业总产值合计5.95亿元,同比增长11%。
第三产业
2023年,饶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81亿元,同比增长5.1%。批发业商品销售总额38.55亿元,同比下降9.6%,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0.95亿元,同比下降18.9%;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70.86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限上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6.76亿元,同比增长17.3%。住宿营业额6126万元,同比增长2.7%。餐饮业营业额11.59亿元,同比增长10.9%。
2023年,饶平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0.22亿元,增长3.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59亿元,增长7.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52亿元,增长9.1%;金融业增加值11.14亿元,增长8.4%;房地产业增加值20.89亿元,增长3.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60.25亿元,增长 3.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70亿元,增长6.1%。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7.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0.7%,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0.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8.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5.7%。
2023年,饶平县外贸进出口总额83602万美元(业务口径),同比下降7.3%。其中,进口额57544万美元,同比增长0.7%;出口额26058万美元,同比下降21.1%。主要五大类出口产品呈现“四降一升”态势。其中,水产食品类出口总额12183万美元,同比下降31.7%;其它食品类出口总额957万美元,同比下降36.3%;陶瓷产品类出口总额5562万美元,同比下降8.1%;机电产品类出口总额3361万美元,同比下降17.0%;其它产品类出口总额3995万美元,同比增长11.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饶平县有中小学校209所,其中普通中学学校数44所,小学学校数16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3所,校学生总数为129755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1662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数2429人,普通中学学生数47262人,小学学生数57450人。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79%。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97人。幼儿园131所,在校学生数22517人。全县中小学共有专任教师8897人(含民校),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数107人,普通中学教师数5179人,小学教师数3718人。幼儿园专任老师2396人。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饶平县专利授权数1426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饶平县有文化站21个、剧团1个,县级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12.0万册,体育场馆数1个。文学作品获市以上奖励10篇,创作美术摄影作品82个,音乐曲艺作品7个。全县举办各项文旅体活动136场次,参与人数26.78万人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饶平县有各类卫生机构629个(包括个体、私营),其中:等级医院5个,医院、卫生院27个,疾控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792张,卫生机构人员数3113人。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2468人,其中:医生在编人员(包括执业和助理执业医生)1013人,注册护士在编人员940人。县中医医院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体育事业
2023年,饶平县获国际赛金牌1枚,获国家赛金牌1枚,铜牌1枚,获省赛金牌1枚,铜牌11枚,为市输送运动员1人。
社会保障
2023年,饶平县离退休退职人员(含机关、企业)53464人,发放离退休、退职人员(含机关、企业)养老保险待遇总额167562.05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含机关、企业)7558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1287人。
2023年,饶平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552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49人,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17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数624张。
交通运输
港口
饶平县地处华南沿海,柘林湾潮州港位于高雄、香港(深圳)和厦门三大港口“海上金三角”中心地带,拥有海域面积533平方千米,海岸线136千米,可建码头泊位岸线39千米,其中10~30万吨级码头泊位岸线10.4千米。
潮州港分为三百门、西澳、金狮湾3个港区,具有风平、浪静、水深、多屏障、多通道、淤积少、腹地广阔、花岗岩岸线等国际深水大港优越条件,是华南沿海一个较完整的海湾型港口和华南地区天然良港,素有“粤东黄金海岸”之称。是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对台直航港口,也是广东距离台湾最近海港,其中至汕头27海里、厦门89海里、高雄177海里、香港198海里、广州299海里。港口仓储设施配套齐备,货运、客运可直通世界各大港口,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
公路
饶平县境内有国道324线、国家高速G15沈海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在县城通过,省道柏丰线、坑海线纵贯县境南北。此外,大潮高速、漳玉高速、沈海高速复线等干线规划正在加快推进。
2023年,饶平县境内公路线长度2728千米,其中:境内高速公路114千米。境内公路基础设施投入资金5.1亿元,改造路段38.7千米,新铺设水泥路面37千米。完成危桥改造15座,全县道路通车总里程超2754千米。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数 88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 103.21万人次。
高速公路部分:
国家高速G15沈阳至海口高速饶平段:饶平县域内又称为汕汾高速公路,设有钱东出入口,饶平出入口(在联饶镇山门村),规划在联饶镇东南部新增出入口对接潮州港疏港大道,在钱东镇增加黄肚领立交互通对接在建大潮高速公路(大潮高速)。
国家高速G15W3宁波-东莞高速公路饶平段:于2017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是G15沈阳至海口高速公路的复线,潮州段内又称潮漳高速、漳玉高速,向东对接福诏高速公路,向西对接潮惠高速公路;县内设置有东山出入口、浮山出入口,在浮滨镇设置中山楼立交互通对接在建大潮高速公路。
广东省高速S11大埔至潮州港高速公路饶平段:即大潮高速公路(大潮高速),是贯穿整个县域的南北大动脉,是在建的项目,设有新丰出入口、三饶出入口、浮滨出入口、樟溪出入口,是潮州港的重要配套设施。
国道部分:
G324国道福建福州-云南昆明:(诏安、)汾水关、黄冈、钱东(、澄海盐鸿)
G355国道福建福州-广西巴马:(漳州和平、)上善、上饶、饶洋、新丰、新塘(、潮州凤凰)
G228国道辽宁丹东-广西东兴:(诏安、)大埕、所城、黄冈仙春、碧洲、汫洲、钱东(海山)(、澄海)
省道部分:
S221湖寮-上善:大埔湖寮、百候、枫朗、饶平上善
S222蓝坊-海山:蕉岭蓝坊、梅县雁洋、大埔大麻、高陂、桃源、饶平韩江林场、三饶、汤溪、浮滨、浮山、新圩、联饶、黄冈、海山
S232东山-金平:(接福建诏安)饶平东山、浮山、浮滨、坪溪、意溪、潮安、汕头金平
S333建饶-赤光:(接福建诏安)饶平建饶、新丰、九村、大埔光德、高陂、洲瑞、银江、西阳、梅县、南口、石坑、兴宁黄坡、罗岗、河源新田、赤光
S501浮滨-汫洲:饶平浮滨、樟溪、高堂、钱东、汫洲
S502大埕-铁铺:饶平大埕、所城、黄冈、钱东、潮州铁铺
S503钱东-龙湖:饶平钱东、澄海盐鸿、龙湖新溪
S504枫溪-海山:潮安枫溪、江东、隆都、溪南、饶平海山
铁路
2013年12月28日,厦深铁路全线通车,正式投入运营。饶平不通火车的历史到此结束,进入高铁时代。厦深线开通后,饶平到深圳从以往约6个小时的车程缩短为不到3个小时,到厦门2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为1小时10分钟左右。从此,横跨闽粤两省、连接厦门深圳两大经济特区的“3小时经济圈”形成了。
厦深铁路在饶平县高堂镇设饶平站,被誉为全线最美站台。
此外还规划了潮州港疏港铁路、沿海客专潮州段(沿海高铁)、海峡西岸城市群粤东地区城际轨道(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网)等多个轨道交通项目。
历史文化
地方文化
饶平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潮州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畲族文化、浮滨文化在这里融合交汇,形成了与潮州文化一脉相承、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
名称来历
明成化年间,两广总督朱英因饶地“倚山濒海,其略(民)僳悍”,“僻远官府,政教弗逮”奏设饶平县。置饶平县。饶平置县时,以南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诗寓“富饶”与“太平”之意,取县名饶平。
非遗
目前,饶平县共有省级非遗项目4个、市级非遗项目6个、县级非遗项目39个。
文物古迹
综述
饶平县境内有400多年的土围楼、有大自然恩赐的海滩岩(蛔龙),有古塔、庵寺、石刻群、温泉等,饶平名胜古迹繁多,有商周古墓群,晋朝古佛寺、有道韵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润丰楼、镇风塔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
明清古寨
明清古寨,位于樟溪镇乌溪村,全楼以黄泥土夯成。该楼总建筑面积2348平方米,共有楼房54间,水井3口。全楼为两围两层结构,首层为生活居住,二楼用于储物,内楼“紫来楼”建于明嘉靖年间,外楼“拱赐”建于清康熙年间,前后相隔60年,跨越明清两个朝代,故称明清古寨。整楼防御功能齐全,由于内外楼建造年代不同和主次之分形成内高外低,在潮汕土楼造型中实属罕见,可谓明清建筑艺术完美结合中潮汕土楼民俗文化之精粹,古建筑之瑰宝。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隆福寺
隆福寺,位于海山岛黄芒山。晋时建,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在旧址扩建。“隆福寺”三字相传为晋王羲之墨迹。占地约三亩。建筑造形三厅六房九天井,后有藏经楼两层六厅八房。全寺大佛、菩萨、十八罗汉都塑金身;有泰国僧王送的铜佛,台湾高僧赠的《大藏经》一部100卷。
三饶景区
三饶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韵楼,创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八角形,迄今425年。楼围周长328米,内切围直径101.2米,高11.5米,三层半,底层墙厚1.6米。黄土夯筑,楼内正房56间,角房16间,楼左右公用井2口,设于两户界墙下私用井30口。三楼设枪眼,门楼顶设防火水池,屋内雕梁画栋,艺术精美。此外还有全县较古老的孔庙、城隍庙、琴峰书院、文明塔、双流古寺,打破鼓、望耕台等景点景观。
饶平龙
饶平龙,位于海山岛南端的外头埔海滩,长4千米,宽40~50米,高4~5米,因长期风侵,日晒,雨淋,浪冲,水刷,潮袭使岩化的翊壳形成有序的鳞状层,而且出现多处天然“洞”。似一座古长城,城门洞开,又像一条横卧长龙,鳞甲斑斑,堪称中华奇观。海山海滩岩田地质遗迹2001年被省国土资源厅评定为自然保护区。
文明塔
文明塔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塔山顶部,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88)。坐东北向西南,为青砖垒砌的空腔七层砖塔,八角形,塔内腔直径2.4米,外砖墙厚1.9米,首层外边长2.5米,面积30平方米,塔高20.65米。门额阴刻“文明塔”,塔门柱联镌“文光已授青藜杖,科第联绵报士心”,门左侧墙靠立“鼎建文明塔碑记”。该塔1956年和1992年二次修缮,至今保存完好,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1981年7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风塔
镇风塔,位于饶平县柘林镇柘北村西北面的风吹岭南麓,因座落于风口,山高风大故取名“镇风塔”,建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坐西北向东南,呈七层八角形,石构塔,塔廊装有石栏杆。塔基围16米,塔高22米,底层塔身厚160厘米,二层厚150厘米。塔基层围屏上绘刻着花卉鸟兽、人物故事图案。塔身各层用石板铺盖,每层开设圆窗和拱门,塔底层留一空洞,进入塔身内面沿着螺旋形石阶登上各层。塔旁边天然巨石刻有“岁次癸巳至正十三年二月造”。该塔年代久远,历经沧桑,至今保存完好,是潮汕地区元代古塔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89年6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摩崖石刻群
摩崖石刻群,位于所城与柘林交界的风吹岭古渡口,是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两块巨石,似两扇铁门,钳住通道,石上刻有“盘诘奸细”“缉获盗贼”。明万历九年,闽广副总兵晏继芳题刻“闽广达观”,成都庄诚题刻“海阔天空”;黔南梁东旭题刻“水天一色”;长白张昌祚题刻“闽粤一览”。还有“海角观潮”“云海奇观”“岭海流云”“玉柱天关”等石刻,为旅游胜地。
新丰景区
新丰景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客家风采的土围楼——润丰楼,风景秀丽的丁坑山森林公园,丁坑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林,全省唯一的铁皮石斛生态园,有“天池”之称的田峰山水库、田峰山茶场风景区,有潮汕地区闻名的扬康、新葵温泉,还有全县最大的庵寺——弘法寺等景点景区。
柘林风景区
柘林风景区,柘林在饶南海滨。柘林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兴建的镇风塔。还有白雀寺、天后宫、旗头山炮台、摩崖石刻群、西澳岛的“白鹭天堂”、金狮湾天然浴场。2010年,“柘林渔火”被潮州市评为潮州新八景之一。
石壁山风景区
石壁山风景区,位于饶平县城黄冈镇北部,景区面积3.2平方千米,设置名胜古迹区、花卉观赏区、综合文化娱乐区和野外活动区四个功能区。景区林木苍郁,鸟语花香,风景秀丽。名胜古迹有漱玉泉、雷音禅寺、纳海楼、革命烈士纪念碑、粤东一璧大牌坊等,素有县城“后花园”之美誉。
绿岛山庄
绿岛山庄,位于钱东镇万山红,距县城15千米。创建于2002年,占地1000亩,是以“农家乐”为主题的农业自然生态旅游区。有千岛湖、笑乐园、昔日农家、绿岛驿站、知青园、甘泉转轮、农家餐厅、明清古寨、紫来楼等10多个景点。11幢50个床位的花园式别墅多功能会议厅,西餐厅、综合餐厅等。2004年被省评为“魅力度假胜地”和“广东省生态示范园”。并荣膺农业部授予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10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绿岛晴岚”被潮州市评为潮州新八景之一。
民俗文化
饶平布马舞
饶平布马舞,接近于北方的“旱船”“跑驴”“莲花舞”等舞蹈的饶平布马舞源于宋末元初,把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工艺三者融合为一体,文化底蕴深厚,表现内涵丰富,形式优美生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粤东民间艺术的一朵绚丽的花。饶平布马舞最初由江西的瓷工艺人传入后传遍饶北山区,民众喜闻乐见,历代盛演不衰。每逢新春佳节及喜庆日子,人们喜欢演出布马舞展示吉祥喜庆,增添节日气氛。
方言
饶平居民是中原汉人南迁,从闽人粤首个落脚点。中原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海洋文化在此会合。地方语言主要是潮汕话和客家话,客家话主要分布在饶北5个镇,人口21万人;潮汕话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17个镇(场),人口81万人。饶平地处客家方言和闽南方言交汇地带,全县使用两类不同的方言。中部、南部包括黄冈、钱东、海山、柘林、高堂、联饶、浮山、浮滨、新圩、樟溪、三饶等镇均使用闽南方言系统的饶平潮汕话,使用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80%。北部靠近大埔县(纯客家话地区)、平和县(闽南方言、客家方言兼有地区)的上饶、饶洋、建饶等镇以及新丰镇的大部分乡村等地均使用客家方言系统的饶平客家话,使用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19%。此外,有少数地区以说潮汕话为主而兼说客家话,如新丰镇的溁东、溁西、葵坑、扬康等村落;少数地区以说客家话为主兼说潮汕话,如东山镇的双罗、水美、红峰、东明等村落以及新圩镇渔村的部分村落。这类“双方言”地区的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1%左右。饶平境内有少量畲族同胞,居住在北部属客家话区的饶洋镇蓝屋村,都与当地汉族人一样说饶平客家话。饶平潮汕话以县城黄冈话为代表,语音系统和汕头很接近;饶平客家话通称上饶客话,因习惯上把北部说客家话的几个镇统称为上饶地区。上饶客话和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粤东客话是不一样的。
风景名胜
千岛湖观光区
千岛湖观光区,素有“千岛湖”之称的汤溪水库,位于黄冈河中下游,距县城38千米。水库于1959年建成,是一项以蓄水,灌溉、防洪、发电、养鱼、旅游观光的大型综合工程,水库集水面积667平方千米,蓄水量3亿立方左右,相当于3个十三陵水库的蓄水量,是潮汕地区较大的人工湖。拦河坝高180尺,72个山头变成岛屿棋布湖中。
汛洲岛
汛洲岛,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柘林湾中部,位于饶平黄冈河出海口以南4千米处。面积约2.5平方千米。古为饶平汛地,始称汛洲。岛上居民多从事渔业,注重渔汛,后改汛洲岛。汛洲岛风景秀丽,有胜景三叠石。三叠石位于岸边一个小山上,临水而立,高逾10多米,由三块扁平的巨石自然相叠而得名。三叠石附近有“仙脚印”、“鲤鱼印”和“铜鼓石”,还流传着一个个动人的传说。还有脚桶石、仙人建厝、古烽火台等景点。相传200多年前,五湖四海的逃难者和渔民漂泊至汛洲岛后,见这里岛不大而景奇特,山不高而林茂盛,便相继定居下来。
著名人物
庄育智
1924年7月出生,祖籍饶平黄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知名物理冶金学家。
汤秉达(1909~1996年)
出生于饶平柘林。1925年辍学赴香港谋生。26岁从商,创办南泰行,又称“南北行”。
詹安泰(1902~1967年)
又名祝南,号无庵,饶平新丰楼仔村人。10岁学写诗,13岁学填词。1921~1926年于广东高等师范和广东大学中国文学系就学。著名古典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和书法艺术家。
麦贤得
汫洲镇人。海军基地某部副司令员、大校,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詹伯慧
1931年生。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方言学家,曾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首任院长。
陈天资
宣化都上里(今大埕上东村)人。编纂成《东里志》,手抄本共8册,20多万字,是潮汕地区现存地方志中最早的一部,为史学家所推崇,并为编纂地方志所广泛运用。主要著作有《石冈集》。
黄锦(1589—1671)
宣化都大埕(今饶平大埕镇上黄村)人,官至明朝礼部尚书。
张琏
明嘉靖三十九年五月武装起事。在柏嵩关歃血为盟,自称“飞龙人主”,国号“飞龙”,年号“造历”。
张伟烈(1911—2006)
上饶镇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优秀的外交战士,外交部原驻外大使。
张永福(1871—1957)
祖籍饶平县樟溪锡坑村人。毕业旅居新加坡,是新加坡华侨支持孙中山推行民主革命的中坚之一。
刘昆
男,汉族,1956年12月生,广东饶平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共第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
张国安
1947年出生,祖籍广东省饶平县,时任美国南加州潮州会馆会长、美国夏威夷州潮州同乡会最高顾问等职。
杨恩泽(1919年10月20日—2019年10月9日)
广东省饶平县人,高级工程师、天津大学教授。曾任湖北省政协委员,国家科委光通信专业组成员兼理论分组组长,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兼光纤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通信学会副主任委员,天津电子学会委员会委员。
荣誉称号
饶平县是“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
2012年7月1日,饶平县被评为广东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第二批试点范围。
2020年5月29日,饶平县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12月,饶平县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2年7月,饶平县入选广东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省级试点县。
2022年11月,入选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
2022年12月,入选第一批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
2023年11月,入选“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
2024年5月,入选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
2024年8月,入选广东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区域。
2024年11月,入选第二批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市、区、镇)。